水火相济,盐梅相成的意思
烹饪赖水火而成,调味兼盐梅而用。喻人之才性虽各异,而可以和衷共济。
来源:天子置三公、九卿……本欲水火相济,盐梅相成,然后庶绩咸熙,风雨交泰。
来源:-- 《旧唐书·忠义传上·王义方》
引证:
《文选·王褒·洞箫赋》:“水火相济,盐梅相成,是以和羹。”
《文选·张衡·东京赋》:“水火相济,盐梅相成,是以和羹。”
《淮南子·说山训》:“水火相济,盐梅相成,是以和羹。”
《吕氏春秋·本味》:“夫三群之虫,水居者腥,肉玃者臊,草食者膻。臭恶犹美,皆有所以。凡味之本,水最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时疾时徐,灭腥去臊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不能喻。若射御之微,阴阳之化,四时之数。故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哝,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是故一物之味,一物之性,一物之理,一物之变,皆有所由。”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水火相济,盐梅相成,是以和羹。”
例句:[太公伯夷]念王室之如毁,固欲起而救乱,思冠冕之毁裂,又恐因而阶乱,故~,各以一事自任。
水火相济,盐梅相成成语接龙
水火相济,盐梅相成字义分解
相
1.交互;互相。
2.共同。
3.递相;先后。
4.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施为。
5.表自称。
6.表对称。
1.(会意。从目,从木。本义:察看;仔细看)。
2.同本义。
3.看相。
4.辅佐,扶助。
5.教导。
6.治,治理。
盐
1.(形声。从卤,监声。本义:食盐)。
2.同本义。
3.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NH4+)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4.含有氢离子的盐叫酸式盐,如:碳酸氢铵(NH4HCO3);硫酸氢钠(NaHSO4);磷酸二氢钾(KH2PO4)。
5.含有氢氧根离子的盐叫碱式盐,如:碱式碳酸铜(Cu22CO3)。
6.不含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的盐叫正盐,如:氯化钠(NaCl);碳酸钠(Na2CO3)。此外还有复盐(如明矾)等。
火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2.同本义。
3.火灾;发生火灾。
4.灯火,指灯烛或火把。
5.中国古代兵制单位, 十人为 “火”。
6.火星之简称。又名大火 。司南方,主夏季。而古恒星之名,心宿二,古称“大火”,亦简称火。
济
1.(形声。从水,齐声。本义:水名,即济水。古四渎之一)。
2.同本义。
3.发源于今河南省济源县西王屋山,原在山东境内与黄河并行入渤海。后因黄河改道,下游被黄河淹没。现在黄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来济水的河道。
4.州名。
5.北魏泰常八年(公元423年)置,治所在今山东省聊城东南。
6.五代周置,在今山东省巨野县。
1.渡过水流。
2.帮助;救助。
3.拯救;救济。
4.成就。
5.停;止。
6.增加。
水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2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2.同本义。
3.特指河流。
4.泛指一切水域。
5.大水;水灾。
6.五行之一。
梅
1.(形声。从木,每声。本义:楠木)。
2.同本义。
3.梅树 。蔷薇科,落叶乔木,少有灌木。早春开花,后生叶芽。花以白色、淡红色为主。气味清香。核果近球形,未熟时为青色,成熟后一般呈黄色,味极酸。
4.梅树的果实,称酸果,即酸梅子。
5.马鞭。
6.
成
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2.同本义。
3.变成;成为。
4.形成。
5.事物生长到一定的状态;长成。
6.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