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民如伤的意思
基本定义
“视民如伤”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把百姓看作伤害”,基本含义指的是对待百姓的态度冷漠、无情,形容统治者对人民的压迫与剥削。这一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不关心人民疾苦、对民众的生活状况漠不关心的统治者或领导者。
成语来源
“视民如伤”出自《尚书·大禹谟》,其中提到“民之伤也,君之责也”。在古代,统治者的责任是关心和爱护百姓,而如果把百姓视为伤害,就说明统治者失去了对人民的基本关怀。这一成语反映了古代统治思想与百姓生活的关系。
使用场景
在现代社会,“视民如伤”常用于批评政府或领导者对民众的漠视,尤其在社会问题、政策制定或灾难应对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的行为。例如,在社会**、新闻报道或政治演讲中,常常会提到这一成语来强调对民众关爱的缺失。
示例句子
- 在这次疫情中,有些官员的表现真是“视民如伤”,完全不顾民众的安危。
- 该企业在裁员时表现得“视民如伤”,让员工们感到极度失望。
- 如果一个国家的领导人“视民如伤”,那么这个国家的未来必定堪忧。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冷漠无情、无视民怨
- 这些成语都表达了对人民的冷漠态度,强调统治者对民众的忽视。
-
反义成语:爱民如子、体恤民情
- 这些成语强调对百姓的关爱和同情,体现出积极关心民众的态度。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君主应有“仁爱”的德行,强调对民众的关心与照顾。“视民如伤”正是对那些背离这一德行的统治者的批评。在现代社会中,随着民主意识的增强,民众对政府施政的关注度提升,相关的社会和舆论监督也愈发频繁。
情感与联想
“视民如伤”让我联想到那些在社会危机中失去信任的领导者,以及他们对人民的伤害与背叛。这种冷漠的态度常常激起人民的愤怒和不满,进而引发社会动荡。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曾看到一些企业在裁员时毫无同情心,表现得“视民如伤”,让我深刻感受到职场中的无情与冷漠。这让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注重人际关系与同情心,尽量避免这种行为。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描绘社会现象的诗中,可以这样写:
街头寒风刺骨,民声如泣,
君临之下,何以视民如伤?
若无温情,何以安家立业?
愿闻善政,愿见光明。
这段文字展示了成语的灵活性和表现力,同时引发人们对社会现状的思考。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to turn a blind eye"(视而不见)可以与“视民如伤”进行比较,虽然这两个表达的侧重点不同,但都体现了对问题的忽视和冷漠。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也存在,通常用来批评那些对社会问题缺乏关注的行为。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视民如伤”的分析,我认识到这一成语不仅揭示了古代统治者的责任和义务,也反映了现代社会对权力与责任的深刻思考。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显得尤为重要,提醒我关注社会公义与人性关怀。
来源: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
来源:-- 《左传·哀公元年》
例句:君莅其任,~。
视民如伤成语接龙
视民如伤字义分解
视
1.(会意兼形声。从见示,示亦声。见,看见。示,表现。本义:看)。
2.同本义。
3.考察,察看,审察。
4.治理,处理。
5.看待。
6.向…表示。
民
如
1.(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2.同本义。
3.好像, 如同。
4.比得上,及。
5.去,往。
6.遭遇,际遇。
伤
1.(形声。从人,塲(shāng)省声。本义:皮肉破损处;创伤)。
2.同本义。
3.丧事;丧祭。
4.损失。
5.受伤的人。
6.损伤;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