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ózhīcúnwáng,pǐyǒu

国之存亡,匹夫有责

拼音 guó zhī cún wáng yǒu

繁体 國之存亡,匹夫有責

用法 "作宾语、分句;用于号召人"

近义词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国之存亡,匹夫有责的意思

匹夫:平民男子。指国家兴亡大事,每个平民都有责任。

引证

《明史·海瑞传》:“国之存亡,匹夫有责,况于士大夫乎?”

《宋史·岳飞传》:“国之存亡,匹夫有责,况于将帅乎?”

《资治通鉴·汉纪·光武帝建武元年》:“国之存亡,匹夫有责,况于将相乎?”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国之存亡,匹夫有责,况于士乎?”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国之存亡,匹夫有责。”

例句~,我们不能袖手旁观。

国之存亡,匹夫有责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zé), 贝部,共8画

1. (形声。小篆字形。从贝,朿(cì)声。(zhài)本义:债款,债务)。

2. 索取(财物)。

3. 责备。

4. 惩罚。

5. 诘问。

6. 责令;要求。

1. 欠别人的财物

读音(yǒu,yòu), 月部,共6画

1. (会意。金文字形,从又(手)持肉,意思是手中有物。本义:具有,与“无”相对)。

2. 同本义。

3. 存在。

4. 取得,获得,占有。

5. 相当于“或”。或许。

6. 附着在动词、名词、形容词前,相当于词缀,无实际意义。

1.

读音(cún), 子部,共6画

1. (形声。本义:生存;存在)。

2. 同本义。

3. 恤问,劳问。

4. 访问;问候。

5. 思念;怀念。

6. 储存;保存;保全。

读音(fū,fú), 大部,共4画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像站着的人形(大),上面的“一”,表示头发上插一根簪(zān),意思是成年男子,是个丈夫了。古时男子成年束发加冠才算丈夫,故加“一”做标志。本义:成年男子的通称)。

2. 同本义。

3. 女子的正式配偶。

4. 大丈夫。对男子的美称。

5. 剑衣。

6. 足背。

1. 那,那个,那些 ——表示远指。

2. 这,这个,这些 ——表示近指。

3. 所有的,大家。相当于“凡”。

4. 用于句首,有提示作用。

5. 用于句中,舒缓语气。

6. 用于句尾名,表示感叹。

读音(guó), 囗部,共8画

1. (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2.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3. 国都,一国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又称国城,国邑。

4. 国家。

5. 古代王、侯的封地。

6. 部落。

读音(pǐ), 匚部,共4画

1. (会意。据金文,象以山崖的凹凸不平来比喻布的摺皱。本义:中国古代计算布帛的单位,四丈为匹)。

2. 量词。用于纺织品或缧马等。

3. 志同道合的人;伴侣;配偶。

4. 同类;友辈。

5. 匹敌,对手。

6. 二人。

读音(wáng,wú), 亠部,共3画

1. (会意。小篆字从入,从乚。“入”是人字。乚(yǐn)隐蔽。合起来表示人到隐蔽处。本义:逃离,出走)。

2. 同本义。

3. 死。

4. 丢失;丧失。

5. 灭亡。

6. 外出;出门。

1. 古同“无”。

2. 没有。

3. 副词,通“毋”可译为“不”、“不要”等,表示否定。

读音(zhī), 丶部,共3画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 又。

国之存亡匹夫有责

国之存亡匹夫有责下一句

国之存亡匹夫有责什么意思

国之存亡匹夫有责翻译

国之兴亡匹夫有责出自哪里

国之兴亡匹夫有责什么意思

国之兴亡匹夫有责是成语吗

国之大事,匹夫有责

国之兴亡匹夫有责的诗句

夫国之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