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见侧出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旁见侧出”字面意思是“从旁边看到,从侧面出来”。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从侧面观察、获取信息,或者通过间接的方式获取某种结果。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种不直接的观察或获取方式。
成语来源
“旁见侧出”出自《荀子·劝学》,其中提到“旁见侧出,故能知其真”。这句话的意思是通过旁观和侧面观察,才能知道事情的真实情况。从历史背景来看,这个成语强调了观察和思考的多样性,倡导人们在学*和生活中要灵活运用不同的视角去了解事物。
使用场景
在不同的语境下,“旁见侧出”可以用于:
- 文学作品:描述角色通过间接的方式了解他人的内心,如在小说中,人物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来推测其心理状态。
- 日常对话:朋友间讨论某个**时,可能会提到某个人的看法是“旁见侧出”得来的。
- 演讲:在论证某个观点时,讲者可能会提到通过旁观者的视角来理解事情的复杂性。
示例句子
- 通过旁见侧出的方式,我们才能更全面地了解这件事情的真相。
- 她不喜欢正面面对问题,总是选择旁见侧出的态度来处理。
- 在这个复杂的项目中,旁见侧出是获取信息的一种有效方式。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旁敲侧击:形容用间接的方法来表达或探询。
- 曲径通幽:通过曲折的道路达到幽静的地方,比喻通过旁门左道达到目的。
反义成语:
- 直言不讳:形容说话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
- 一针见血:形容说话直接、准确,能揭示问题的本质。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文化中,“旁见侧出”反映了对观察与思考方式的重视,强调了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灵活和多角度的思维方式。现代社会中,这种思维方式仍然适用,尤其是在分析问题、解决冲突时,能够帮助人们更全面地看待事物。
情感与联想
“旁见侧出”让我联想到一种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的智慧。它让我意识到,有时直接的方式可能不如间接的观察更有效,这种思维方式让我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更加圆滑。
个人应用
在一次团队合作中,我发现直接询问某位同事的意见并没有得到想要的回应。然而,通过旁见侧出的方式,观察他的工作方式和与他人交流的方式,我最终理解了他的想法,并顺利推动了项目的进展。
创造性使用
在一个古代诗歌中,可以这样写: “月明旁见影,风拂侧出声。 静观众花开,心随意自生。”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可以用“indirect observation”或“sideways glance”来表达类似的意思。然而,直接的文化表达可能不如中文成语那样浓缩和形象,反映出不同文化对观察和理解事物的重视程度。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旁见侧出”的学,我认识到在沟通和表达中,灵活性和多角度思维的重要性。这不仅提升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我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更加从容和自信。这个成语在我的语言学和实际交流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来源:道子画人物,如以灯取影,逆来顺往,旁见侧出除。
来源:-- 宋·苏轼《书吴道子画后》
引证:
《宋史·文苑传·苏轼》:“轼之文,旁见侧出,波澜老成。”
《唐诗纪事·李白》:“白之诗,旁见侧出,意趣横生。”
《梦溪笔谈·艺文》:“古人文章,旁见侧出,变化无穷。”
《文选·左思·吴都赋》:“山川之胜,旁见侧出,不可胜纪。”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及至移花接木,旁见侧出,莫不毕具。”
例句:止为一线到底,并无~之情。
旁见侧出成语接龙
旁见侧出字义分解
见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目”,下面是“人”。在人的头上加只眼睛,就是为了突出眼睛的作用。本义:看见,看到)。
2.同本义。
3.进见;会见。
4.遇到;碰见。
5.听到。
6.观察;知道;了解。
1.“现”的古字。显现;出现;实现。
2.介绍,推荐。
3.(“现”的古字)。
4.现有;现成。
5.现在。
旁
1.(古通“傍”)。
2.依傍;依附。
3.靠近。
4.依照;仿效。
5.诽谤。
1.(形声。从二阙,方声。本义:大;广)。
2.同本义。
3.又。
4.别的,其他的。
5.旁边。古同“傍”。
6.附近。
出
1.(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2.同本义。
3.引申为出入的“出”。出去,出来,与“入”相对。
4.出现;显露。
5.生产;产生。
6.高出;超出。
侧
1.(形声。从人,则声。本义:旁边)。
2.同本义。亦用作谦词。
3.边缘。
4.向旁边歪斜。
5.靠近。
6.不正,邪辟。
1.倾斜。
2.“平仄”也作“平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