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难解危的意思
基本定义
“救难解危”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帮助他人脱离困境和危险。它表达了在艰难时刻提供援助、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和行为。
成语来源
该成语的具体来源并不明确,但其构成的字词在古代文学和历史文献中常常出现,尤其是在描述英雄救美、义士救人的情节。在**传统文化中,帮助他人、扶危济困是被高度赞扬的美德,因而成语应运而生,成为一种道德规范的体现。
使用场景
“救难解危”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 文学作品:在小说或诗歌中,描述英雄人物在危机时刻的英勇行为。
- 日常对话:用于朋友之间谈论帮助他人时的情境。
- 演讲:在公益活动或志愿者表彰大会上,强调助人为乐的重要性。
示例句子
- 在这场自然灾害中,许多志愿者们纷纷出动,积极救难解危。
- 这位医生在疫情期间,毫不犹豫地前往前线,展现了救难解危的精神。
- 社区的爱心人士组织了募捐活动,旨在救难解危,帮助那些受到影响的家庭。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解困脱险:强调帮助他人摆脱困境和危险。
- 援助救济:侧重于提供必要的援助和物质支持。
-
反义成语:
- 置之不理:表示对他人的困境不予理会或帮助。
- 火上浇油:指在他人危机时刻,进一步加重其困境。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文化中,救助他人是传统美德之一,反映了仁爱、同情和责任感。现代社会中,尤其是在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等情况下,“救难解危”更是成为志愿服务、社会责任的重要口号,鼓励公众参与慈善和救助活动。
情感与联想
“救难解危”给人一种温暖、希望和团结的感觉,体现了人们在困境中相互扶持的美好情感。这种表达也促使我们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他人、参与公益事业。
个人应用
在我参与的社区志愿活动中,我们曾组织募捐,帮助因洪灾失去家园的家庭。这次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救难解危”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感的体现。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小诗中可以这样表达:
风雨交加夜漫漫,
英雄出手救难关。
不畏艰险心相连,
共度危机显真颜。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可以用“rescue from danger”或“help in times of cr****”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这些表达同样强调在危机时刻提供帮助的勇气和道德责任,但文化背景和社会实践可能有所不同。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救难解危”这一成语的学,我认识到它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更是社会责任感和人际关系的反映。在语言学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增强我们对社会的关注与参与度。
引证: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以丞相救难解危,以存蜀。”
《后汉书·班超传》:“超以大将军救难解危,以存西域。”
《汉书·王莽传》:“莽以大司马大将军救难解危,以存汉。”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救难解危,以存赵。”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使荀息救难解危,以存郑。”
救难解危成语接龙
救难解危字义分解
难
1.(形声。从隹(zhuī)?声。从隹,与鸟有关。①本义:支翅鸟。②假借为困难)。
2.困难;艰难;不容易。
3.不可;不好。
4.为难,畏难;感到困难。
5.使感到困难。
6.
1.灾难;祸害,人为而产生的祸害。
2.兵难,指反抗或叛乱。
3.怨仇;仇敌。
4.诘问;责难。
5.抵挡;拒斥。
6.论说;争辩。
解
1.(会意。从刀,从牛,从角。表示用刀把牛角剖开。本义:分解牛,后泛指剖开)。
2.同本义。
3.解体,离散。
4.分解,熔化。
5.解除,解围。
6.解开。
1.(词源见jiě声解)。
2.古代乡举,举送入试 。唐宋时举进士者由地方推荐发送入京的称为“解”。
3.押送财物或犯人。
4.兑换。
1.兽名。
2.官署,官吏办事的地方。
3.古地名 。春秋周畿内地,有二,大解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南,小解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南。
4.松懈;懒散,做事不抓紧。
5.姓。
救
1.(形声。从攴(pū),轻轻敲击,求声。本义:止;禁止;阻止)。
2.同本义。
3.援救别人。
4.治疗。
5.纠正。
6.求助于人。
危
1.(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人,中间是山崖,下面腿骨节形。人站在山崖上,表示很高。本义:在高处而畏惧)。
2.同本义。
3.恐惧;忧惧。
4.威胁,摧败。
5.使危险;伤害;损伤。
6.败亡,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