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月的意思
基本定义
“海底捞月”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指在海底捞取月亮,形象地表达了一个人试图去做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做事难以实现目标,徒劳无功。
成语来源
“海底捞月”最早出现在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作中,虽然并没有直接使用该成语,但可以从其诗句中找到类似的意象。后来,这一成语逐渐被人们通用,成为形容一种无望的追求或努力的常用表达。
使用场景
- 文学作品:在现代小说中,常用“海底捞月”来形容角色追求理想却遭遇挫折时的心态。
- 日常对话:在朋友之间谈论一项不切实际的计划时,可以说:“这个想法就像海底捞月,根本无法实现。”
- 演讲:在谈论目标设定时,演讲者可能会提到“海底捞月”来警示听众要设定可实现的目标。
示例句子
- 他试图在短时间内学会所有的外语,真是海底捞月。
- 她的创业计划听起来美好,但实际上就是海底捞月,缺乏现实依据。
- 这项研究的目标过于宏大,几乎可以说是海底捞月。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徒劳无功:形容白费力气,得不到任何结果。
- 画饼充饥: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
反义成语:
- 事半功倍:形容用较少的努力获得较大的成果,表示成功的可能性。
- 一举两得:形容做一件事情可以得到两个好处,表明事情的可行性和成功。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文化中,“海底捞月”这种表达反映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深刻理解。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在追求梦想时容易忽视实际问题,因此这一成语有着重要的警示意义。它提醒人们在追求目标时应考虑实际可行性,避免不切实际的幻想。
情感与联想
“海底捞月”让我联想到那些追求理想却遭遇失败的人们。这种情感常常带有一丝惋惜和反思,促使我思考在追求目标时应保持理智和务实。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也有过“海底捞月”的经历。大学时,我希望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多门专业知识,结果却发现时间不够,学效率低下。经过反思,我调整了学计划,专注于一两门课程,最终取得了好成绩。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小诗中:
海底月明浮影动,
追梦人心似水涌。
虽知无望仍向前,
海底捞月何所用。
这首诗描绘了追求梦想的坚持与无奈感。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如“chasing the moon”,也用来形容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不同文化中对这种“海底捞月”式追求的描述,均反映出人们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普遍关注。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海底捞月”的分析,我深刻理解到在语言学*与表达中,不仅要掌握词汇的字面意思,还要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让我在思考和表达中更加注重现实与理想的平衡。
来源:镜里看形见不难,水中捉月争拈得?
来源:-- 唐·释元觉《永嘉证道歌》
引证:
《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杜少卿笑道:‘你这海底捞月的手段,真是高明。’”
《聊斋志异·陆判》:“陆判笑道:‘你这海底捞月的本事,真是无人能及。’”
《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苏东坡笑道:‘你这海底捞月的功夫,倒是学得不错。’”
《西游记》第二十五回:“行者笑道:‘你这等海底捞月的手段,也敢来卖弄!’”
《红楼梦》第五十七回:“宝玉笑道:‘你这海底捞月的本事,我算是领教了。’”
例句:访拿先前的两个轿夫,却又不知姓名住址,有影无踪,~。
海底捞月成语接龙
海底捞月字义分解
海
1.(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2.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3.海水。
4.古人认为陆地四周皆为海,故用以指僻远地区。
5.在月球表面或火星表面上一种相当大的暗区。
6.大口,大嘴巴。
月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半月形。“月”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月亮)。
2.同本义。
3.历名。农历依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为一月;月份。
4.月光,月色。
5.指妇女的月经;月事。
捞
1.(形声。从手,劳声。本义:从水中寻取东西)。
底
1.“底”在五四时期至三十年代用于领属关系,现已不用。
1.(形声。从广(yǎn),氐(dǐ)声。本义:止住;停滞)。
2.同本义。
3.又。
4.最下面,底端。
5.疑问代词。何,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