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ángdào

王道乐土

拼音wángdào

繁体王道樂土

王道乐土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王道乐土”由“王道”和“乐土”两个部分组成。字面意思是“遵循王道的地方”,“王道”指的是仁义、德治的政治理念,而“乐土”则指的是安乐的土地、幸福的地方。整体上,成语表达了一个理想的社会状态,即在仁政下,人民生活安乐、和谐共处的理想国度。

成语来源

“王道乐土”起源于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尤其是《尚书》中的“王道”概念,强调以德治国、仁爱为本。成语的具体形成和流传可追溯至古代文人对于理想社会的追求,逐渐被用来形容一个理想的政治环境。

使用场景

该成语常出现在讨论政治、社会理想及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语境中。文学作品中,如古代诗词、散文中,常以此描绘理想国度。在日常对话中也可以用来表达对美好社会状态的向往。

示例句子

  1. 在他心中,只有实现王道乐土,才能真正做到让人民幸福。
  2. 许多文人都梦想着能在王道乐土中生活,远离战乱与饥荒。
  3. 政府的政策若能体现王道乐土的理念,必能获得人民的支持。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仁者乐土:强调仁义之人所生活的幸福环境。
  • 乐土安居:指安乐的地方生活安定。

反义成语

  • 水深火热:形容人民生活在极其困苦的环境中。
  • 兵荒马乱:指社会动荡不安的状态。

文化与社会背景

传统文化中,王道乐土反映了儒家对社会和谐的追求。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被用来探讨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幸福生活,尤其在政治讨论和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情感与联想

“王道乐土”带给人一种向往与憧憬的情感,联想到安定、和谐、美好的生活状态。这种情感反映了人们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启发着个人在生活中追求更高的价值。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常常会用“王道乐土”来形容一个理想的工作环境,希望能够在一个和谐、互助的团队中工作,享受快乐的职场生活。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小诗中,我试图将“王道乐土”融入表达:

春风拂柳绿意浓,
王道乐土梦中生。
桃花源里人间乐,
共筑和谐愿自由。

跨文化比较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概念可以用“理想国”来表达,如柏拉图的“乌托邦”,强调社会的完美状态。不同文化中对理想社会的理解虽有差异,但都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

反思与总结

“王道乐土”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引导思考的作用,让我们在日常交流中更关注社会的和谐与公平。通过对这一成语的理解,可以深化对社会、文化及人类情感的认知。

引证

《史记·秦始皇本纪》:“王道既衰,天下大乱。”

《荀子·王制》:“王道者,治之至也,天下之大利也。”

《孟子·梁惠王上》:“王道之始也,必使民有恒产,然后教之以礼义。”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王道正直,无曲无私。”

《尚书·洪范》:“王道荡荡,无偏无党。”

例句他竟然大肆宣称:茫茫草原本来是“大东亚共荣圈”内的一片“~”。

王道乐土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dào), 辶部,共12画

1.(形声。从辵(chuò),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2.同本义。

3.道德,道义、正义。

4.道教的教义。

5.道教;道士。

6.路程;行程。

读音(wáng,wàng), 王部,共4画

1.(会意。本作“士”,是能独立任事的人,后加一横,表示在“士”之上,即人间的最高统治者,而帝 是天上的最高统治者。后“帝”、“王”同步降职,帝成了人间的皇帝,而“王”成了对臣子的最高封爵。本义:天子、君主)。

2.殷周时代对帝王的称呼。

3.春秋时,楚、吴、越等诸侯国国君也开始称“王”,战国时各诸侯国国君普遍称“王”。

4.从秦代开始,天子改称“皇帝”,“王”便成了对贵族或功臣的最高封爵,即诸侯王。

5.首领;同类中最突出者。

6.中国古代对祖父母的尊称。

1.统治、领有一国或一地。

2.作皇帝,称王。

3.胜过。

读音(tǔ), 土部,共3画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2.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3.土地。

4.领土,国土。

5.田。

6.中医学上指脾。

读音(lè,yuè), 丿部,共5画

1.喜悦;愉快。

2.安乐。

3.乐于;安于。

4.又。

5.感到快乐,享受。

6.旧指“声色”。即歌舞和女色。

1.(象形。小篆字形。象鼓鼙木架形。本义:音乐)。

2.同本义。

3.又。

4.乐器。

5.乐工,精于音乐的人。

6.

王道乐土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

王道乐土大满洲国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