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下马威的意思
基本定义:
“打下马威”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给对方一个下马威”,意指在某种情况下,尤其是新来者或竞争者面前,展示出强硬或威严的态度,以震慑对方。通常用于形容在开始阶段就给予强烈的警告或压力,目的是为了让对方不敢轻举妄动。
成语来源:
“打下马威”最早源于古代战斗中的一种策略,意指在敌人还未反应过来之前,首先给予打击,以达到震慑效果。具体的历史背景并不详尽,但可以推测其起源与古代军事文化有关。成语逐渐演变为一种比喻,用于形容日常生活中的竞争和威慑。
使用场景:
“打下马威”可以用于多种语境中,例如:
- 文学作品:在小说中,某个角色通过强硬的态度向新来的角色展示实力。
- 日常对话:在朋友间讨论职场竞争时,提到上司如何“打下马威”以巩固自己的地位。
- 演讲:在谈论领导风格时,提到某位领导者在上任初期采取强硬措施来树立威信。
示例句子:
- 新老板刚上任,就给我们打下了马威,要求大家加班完成项目。
- 他在比赛中表现得很强势,真是给对手打下了马威。
- 考试前,老师给我们打下马威,强调了这次考试的重要性。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杀鸡儆猴”:用杀鸡来警告其他猴子,意指通过惩罚一人来警示他人。
- “威风凛凛”:形容气势威严,给人以震慑感。
-
反义成语:
- “和气生财”:强调和气待人,温和的态度能够带来利益。
- “以和为贵”:强调和谐的重要性,反对强硬手段。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现代社会中,“打下马威”常常反映出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和人际关系。在某些文化中,强硬的领导风格被视为有效的管理方式,而在另外一些文化中,温和和包容的方式则更加受到推崇。因此,该成语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可能有所不同。
情感与联想:
“打下马威”给人的情感反应多是紧张和压迫,联想起竞争和压力。在表达上,这个成语可以传达出一种威严的气氛,同时也可能引发对抗或冲突的预感。
个人应用:
在我的工作经历中,曾遇到一位新任经理,她在上任的第一天就对团队进行了严格的要求,要求我们提前提交所有项目进度。她的做法很明显是在“打下马威”,虽然一开始我们感到压力,但后来也逐渐适应了这种风格。
创造性使用: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这样写: “当新的守卫走进城堡时,老城主用冷峻的目光打下马威,令他不敢再妄言。城堡的每一处都充斥着威严,守卫感到自己如同一只被困的野兽,无法逃脱。”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与“打下马威”相似的表达可能是“to show someone who's boss”或“to lay down the law”。这些表达在语气和使用场合上与中文成语有相似之处,都强调了在权力关系中的强势和威慑。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打下马威”的学习,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在语言表达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同时也反映了人际交往和职场文化中的复杂性。在语言学习中,理解这些成语的使用场景和情感色彩,能够帮助我更好地表达思想和情感,增强交流的有效性。
来源:执所携巴棍而毒殴之,名曰打下马威。
来源:--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
引证:
《明史·戚继光传》:“继光乃自将,以兵击之,大破之,斩其将。”
《宋史·岳飞传》:“飞乃自将,以兵击之,大破之,斩其将。”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自将击之,大破之,斩其将。”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公乃自力更生,以兵击之,大破之,斩其将。”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于是项王欲东归,汉王使信、越等数挑战,项王怒,欲击之。信、越等皆走,项王乃引兵而东。”
打下马威成语接龙
打下马威字义分解
马
1.(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2.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3.“码”的古字。古代用 以计算的筹码。近世也用以计数。
4.驾着马。
5.姓。
打
1.(形声。从手,丁声。本义:击)。
2.同本义。
3.往;去。
4.制造;建造。
5.砍;割。
6.除去。
1.量词,指十二个
威
1.威力;威风。
2.尊严,威严。
3.虐害
4.古代军事编制单位。
5.畏惧
6.震慑。
下
1.(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2.同本义。
3.地。
4.臣下;百姓;群众。
5.方面。
6.特指湖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