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常扫地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纲常扫地”字面意思是“把纲常(即社会的伦理纲常、道德规范)扫到地上”,引申义指的是社会道德沦丧、伦理秩序混乱的状态。它常用来形容一些人或社会风气的不正之风,强调道德标准的缺失。
成语来源
“纲常扫地”出自清代作家龚自珍的诗句,原句为“纲常扫地,天理无存。”在古代,纲常主要指家国伦理、社会道德等重要的规范和原则。此成语反映了社会对道德沦丧的强烈不满,体现了对伦理道德的重视。
使用场景
该成语常用于批评社会风气不正、道德败坏的场合。在文学作品中,可以用来描绘一个堕落的社会背景;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些行为的指责;在演讲中,则可以强调维护道德的重要性。
示例句子
- 近年来,社会风气越来越差,许多年轻人对传统的道德观念漠不关心,真是纲常扫地。
-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里,很多人为了利益而放弃了原则,令人痛心不已,仿佛纲常扫地。
- 如果我们不重视教育,未来的社会将会是纲常扫地,无法再谈何发展。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道德沦丧”:指道德水平的下降。
- “失德败行”:指失去道德,行为不端。
-
反义成语:
- “道德高尚”:指品德高洁,行为端正。
- “纲举目张”:指纲领明确,条理清晰,秩序井然。
这些成语传达的情感和意义与“纲常扫地”有着显著的对比,反映了社会道德的不同状态。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伦理道德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冲击和个人主义的兴起,一些传统的伦理观念受到挑战,导致了部分人的道德观念淡化。因此,“纲常扫地”在现代社会的语境中,更加突显了对传统道德的怀念以及对当代道德滑坡的担忧。
情感与联想
“纲常扫地”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多为失落和忧虑。它引发人们对美好社会的向往,以及对道德标准下滑的深刻反思。这种情感反应促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道德教育和伦理建设。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目睹了一个年轻人在公共场合不尊重老人的行为,令我感到非常愤慨。这种现象使我想到了“纲常扫地”,让我意识到在现代社会中,年轻一代对传统道德的忽视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现代诗中,可以这样使用“纲常扫地”:
昔日繁华映月明,
今朝浮华暗流生。
纲常扫地谁人问,
道德沉沦化作尘。
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对社会道德沦丧的惋惜和对美好未来的期望。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oral decline"或"ethical collapse",这些词汇传达的意思与“纲常扫地”相似,但在使用频率和文化背景上有所不同。不同文化对道德和伦理的重视程度不同,因此在表达类似情感时,可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纲常扫地”的全面分析,我深刻理解了这一成语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它不仅反映了社会道德的现状,也提醒我们关注伦理与道德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成语的使用,能让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和有深度。
来源:世降道斁,纲常扫地。堂帘不隔,君臣交戏。
来源:--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七回
纲常扫地成语接龙
纲常扫地字义分解
纲
1.(形声。从糸(mì),表示与线丝有关,冈声。本义:提网的总绳)。
2.同本义。
3.事物的关键部分,事理的要领。
4.系束。
扫
1.(会意。从手,从帚。手拿扫帚表示打扫。本义:打扫)。
2.同本义。
3.掠过。
4.清除,消灭。
5.画,染。
6.祭扫。
常
1.(形声。从巾,尚声。本义:旗)。
2.同本义。
3.裙子。
4.规则,规律。
5.古代长度单位。一丈六尺为常。
6.恒久;长久不变。
地
1.还用于状语后或补语前。
1.(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2.同本义,与“天”相对。
3.地面;陆地。
4.土地;田地。
5.领土,属地;地区 。
6.地方;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