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见之明的意思
基本定义:
“独见之明”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独自拥有的见解”,即指一个人独特的见解或看法。它通常用来形容某人具有独到的眼光和见解,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提供新颖的思路或观点。
成语来源:
该成语的来源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的思考与观察。历史上许多文人通过独特的见解影响了社会和文化,因此“独见之明”也可视为对那些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给予的肯定。
使用场景:
在不同的语境中,“独见之明”常常被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 文学作品:描写某个角色的独特见解,展现其智慧。
- 日常对话:朋友间讨论时,表扬某人的独到看法。
- 演讲或文章:作为引入某个观点的方式,强调自己的独立思考。
示例句子:
- 他的设计作品总是充满创意,真是独见之明。
- 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你有独见之明,值得一听。
- 尽管大家都持不同意见,但她的独见之明让我们重新审视了这个问题。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独具匠心:强调独特的创造力和思维。
- 别出心裁:指在思维上与众不同,创造出新颖的东西。
- 高屋建瓴:比喻从高处看问题,具有独到的见解。
-
反义成语:
- 随波逐流:形容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随大流。
- 盲人摸象:比喻对事物的片面理解,没有全面的看法。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现代社会,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独见之明”这一成语的使用反映了对个体智慧的尊重与追求。在许多文化中,能够提出独特见解的人往往被视为领袖或思想家。
情感与联想:
“独见之明”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表示对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赞赏。它激励人们去追求自己的见解,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尽管可能与他人不同。
个人应用:
在我自己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团队讨论中提出了一个不同于大家的看法,起初有些人对此持怀疑态度,但最终我的建议被采纳,团队因此得到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这让我深刻体会到“独见之明”的价值。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运用“独见之明”:
在繁华世界中,谁能理清,
纷繁复杂,唯我独见之明。
如星辰闪烁,夜空中明亮,
愿将此光,照亮前行的路。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可以用“unique insight”或“distinct perspective”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这些表达同样强调个人在理解和评判事物时的独特视角,但并没有成语的浓厚文化背景。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独见之明”的学习,我认识到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激励我在未来的交流中,勇于分享自己的观点,珍视每个人的独到见解。
来源:独闻之耳,独见之明。
来源:-- 《淮南子·汜论训》
引证:
《晋书·王衍传》:“衍字夷甫,神情明秀,风姿详雅。总角尝造山涛,涛嗟叹良久,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衍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兼声名藉甚,倾动当世。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慕放效。选举登朝,皆以为称首。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衍尝丧幼子,山简吊之。衍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衍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于情。然则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衍妻郭氏,贾后之亲,藉中宫之势,刚愎贪戾,聚敛无厌,好干预人事,衍患之而不能禁。时有乡人幽州刺史李阳,京师大侠也,郭氏素惮之。衍谓郭曰:‘非但我言卿不可,李阳亦谓不可。’郭氏为之小损。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
《后汉书·班彪传》:“彪字叔皮,扶风安陵人也。祖况,成帝时为越骑校尉。父稚,哀帝时为广平太守。彪少与从兄嗣共游学,家有赐书,内足于财,好古之士自远方至,父党扬子云以下莫不造门。彪既才高而好述作,遂专心史籍之间。武帝时,司马迁著《史记》,自太初以后,阙而不录,后好事者颇或缀集时事,然多鄙俗,不足以踵继其书。彪乃继采前史遗事,傍贯异闻,作后传数十篇,因斟酌前史而讥正得失。其略论曰:‘唐虞三代,《诗》《书》所及,世有史官,以司典籍,暨于诸侯,国自有史,故《孟子》曰“楚之《梼杌》,晋之《乘》,鲁之《春秋》,其事一也”。定哀之间,鲁君子左丘明论集其文,作《左氏传》三十篇,又撰异同,号曰《国语》,二十一篇,由是《乘》《梼杌》之事遂暗,而《左氏》《国语》独章。又孔子因鲁史记而作《春秋》,而左丘明论辑其本事以为之传,又撰异同为《国语》。又有记录黄帝以来至春秋时帝王公侯卿大夫,号曰《世本》,一十五篇。春秋之后,七国并争,秦兼诸侯,有《战国策》。汉兴伐秦定天下,有《楚汉春秋》。故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讫于天汉。其言秦汉,详矣。至于采经摭传,分散数家之事,甚多疏略,或有抵梧。亦其涉猎者广博,贯穿经传,驰骋古今,上下数千载间,斯以勤矣。又其是非颇缪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此其所蔽也。然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乌呼!以迁之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极刑,幽而发愤,书亦信矣。迹其所以自伤悼,《小雅》巷伯之伦。夫唯《大雅》“既明且哲,以保其身”,难矣哉!’”
《汉书·司马迁传》:“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恽,宰相子,少显朝廷,一朝暗昧,语言见废,内怀不服。有老父来吊,恽夫人避匿,自帷中视之。老父曰:‘独见之明,岂可多得!’”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独见之明,无以易也。”
独见之明成语接龙
独见之明字义分解
见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目”,下面是“人”。在人的头上加只眼睛,就是为了突出眼睛的作用。本义:看见,看到)。
2.同本义。
3.进见;会见。
4.遇到;碰见。
5.听到。
6.观察;知道;了解。
1.“现”的古字。显现;出现;实现。
2.介绍,推荐。
3.(“现”的古字)。
4.现有;现成。
5.现在。
独
1.(形声。从犬,蜀声。犬性好斗,多独居,故字从犬。本义:单独;单一)。
2.同本义。
3.独特。
4.特,特别地。
5.唯独,仅仅。
6.岂,难道。
明
1.(会意。甲骨文以“日、月”发光表示明亮。小篆从月囧(jiǒng),从月,取月之光;从囧,取窗牖之明亮。本义:明亮,清晰明亮)。
2.同本义。与“昏暗”相对。
3.明白,清楚。
4.圣明,明察,明智。
5.明显,明确。
6.明艳, 鲜明。
之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