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īngérwén,shìérjiàn

听而无闻,视而无见

拼音 tīng ér wén shì ér jiàn

繁体 聽而無聞,視而無見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听而无闻,视而无见的意思

视:看。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见,听到了当作没听见。

来源:知无道,上乱天文,下灭地理,中绝人和,治渐终始,故听而无闻,视而无见,白昼而暗,有义而失谥。

来源:-- 《鹖冠子·度万八》

听而无闻,视而无见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wén), 门部,共9画

1. (形声。从耳,门声。本义:听到)。

2. 同本义。

3. 听说;知道。

4. 传布,传扬。

5. 闻名,出名。

6. 嗅;嗅到。

读音(shì), 见部,共8画

1. (会意兼形声。从见示,示亦声。见,看见。示,表现。本义:看)。

2. 同本义。

3. 考察,察看,审察。

4. 治理,处理。

5. 看待。

6. 向…表示。

读音(jiàn,xiàn), 见部,共4画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目”,下面是“人”。在人的头上加只眼睛,就是为了突出眼睛的作用。本义:看见,看到)。

2. 同本义。

3. 进见;会见。

4. 遇到;碰见。

5. 听到。

6. 观察;知道;了解。

1. “现”的古字。显现;出现;实现。

2. 介绍,推荐。

3. (“现”的古字)。

4. 现有;现成。

5. 现在。

读音(ér), 而部,共6画

1. (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 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 表示并列关系。

4. 表示递进关系。

5. 表示承接关系。

6. 表示转折关系。

1.

2. 才能。

3. 能够。

读音(wú), 一部,共4画

1. “南无”(nāmó):佛教用语,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

1.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 同本义。

3. 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4. 没有,跟“有”相对。

5. 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6. 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读音(tīng), 口部,共7画

1. (形声。本字从耳德,壬(tìng)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

2. 同本义。

3. 接受,听信,接纳。

4. 治理,管理或执行事务 。

5. 决断;审理 。

6. 等候;待 。

听而无闻,视而无见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

听而无闻视而无见

听而无闻,视而无见什么意思

听而无闻,视而无见的意思

听而无闻,视而无见翻译

听而不闻,视而不见,默然而说,无事可想

听而不见视而不闻

听而不闻是为希,视而不见是为夷

听耳不闻视而不见

听而不见视而不闻的现象典型的表现了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属于什么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