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袂援戈的意思
基本定义
“投袂援戈”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为“投掷衣袖,援起武器”。它通常用来形容在危急时刻,勇敢地投入战斗或奋起反抗,体现出一种英勇无畏的精神。
成语来源
“投袂援戈”出自《后汉书·王允传》。王允在面对权臣的压迫时,勇敢地反抗,表现出一种英雄气概,成语由此引申为在紧急情况下挺身而出、奋起反抗的意思。
使用场景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包括:
- 文学作品:描述英雄人物在逆境中的表现。
- 日常对话:用于形容朋友在困难时刻的积极表现。
- 演讲:展现团队在面临挑战时的团结与勇气。
示例句子
- 面对敌人的威胁,村民们毫不犹豫地投袂援戈,保护自己的家园。
- 在这场比赛中,球队虽然落后,但他们始终不放弃,投袂援戈,最终逆转胜利。
- 他的勇敢行为让所有人都感到钦佩,大家都愿意在关键时刻投袂援戈,支持他。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奋起直追、勇往直前。这些成语同样强调勇气和决心。
- 反义成语:退避三舍、束手无策。与“投袂援戈”形成对比,反映出消极和逃避的态度。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文化中,勇气和英勇是被高度赞扬的品质。“投袂援戈”不仅反映了古代战士的豪情,也适用于现代社会中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所需的勇气与拼搏精神。在现代社会,这种勇敢的精神依然被视为一种值得追求的品质。
情感与联想
“投袂援戈”给人一种激昂和振奋的感觉,充满了勇敢和决心的情绪。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或是在现代社会中那些勇于抗争、不屈不挠的形象。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在一次团队项目中遇到重大挑战。虽然困难重重,但团队成员在关键时刻投袂援戈,通力协作,最终克服了困难。这种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集体勇气的重要性。
创造性使用
在某个故事中,可以描写一个小村庄的村民在外敌入侵时,勇敢地投袂援戈,团结一心,保卫自己的家园。通过他们的团结与勇气,最终打败了敌人,捍卫了家园。
跨文化比较
在西方文化中,与“投袂援戈”相似的表达可以是“to rise to the occasion”,意指在困难时刻迎难而上。这两种表达都反映了勇敢和积极面对挑战的精神,但在具体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上存在差异。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投袂援戈”的学,我更加理解了勇气和决心在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面对挑战时更加积极向上。该成语在我今后的学和交流中,将是一个激励我不断前行的象征。
来源:独夫丑纵,方煽京邑。投袂援戈,克弭多难。
来源:-- 《梁书·武帝纪》
引证:
《资治通鉴·汉纪》:“莽投袂而起,援戈而前。”
《后汉书·袁绍传》:“绍投袂而起,援戈而前。”
《汉书·王莽传》:“莽投袂而起,援戈而前。”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投袂而起,援戈而前。”
《左传·宣公十五年》:“投袂而起,援戈而前。”
投袂援戈成语接龙
投袂援戈字义分解
袂
1.(形声。从衣,夬(guài)声。本义:衣袖) 同本义。
援
1.(形声。从手,爰(yuán)声。本义:拉,引)。
2.同本义。
3.攀援。
4.擢拔,引进推荐。
5.引用。
6.拯救,相救。
投
1.(会意。从手,从殳。殳(shū),古兵器。合起来表示手拿兵器投掷。本义:投掷)。
2.同本义。
3.跳进去;投入(专指自杀行为)。
4.投弃,抛弃。
5.投奔。前往依靠别人。
6.投宿,临时住宿。
戈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种长柄兵器形。本义:一种兵器)。
2.中国古代的主要兵器。
3.泛指兵器。
4.战争;战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