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目警心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触目警心”的字面意思是“看到的事物触动了心灵”,引申为看到某种情景或事物后,心中感到警觉和震惊,从而引发反思和警惕。它表达了一种通过直观的视觉体验而引起的内心警觉和反思的状态。
成语来源
“触目警心”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其中有“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诗句,表达了爱情的忠贞不渝。而成语本身并没有特定的古典文献出处,但其语义与传统文化中关于警醒和反思的思想相契合,体现了对事物深思熟虑的态度。
使用场景
“触目警心”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 文学作品:在描述某种情景时,可以用来强调人物的内心感受,如“这一幕令人触目警心,让人不由得反思人生的意义。”
- 日常对话:在朋友间的谈话中,可以用来形容某种让人警觉的事物,如“最近的新闻真是触目警心,我们应该更加注意安全。”
- 演讲:在公共演讲时,可以用来引导听众关注某个重要的问题,如“这些数据触目警心,提醒我们要采取行动。”
示例句子
- 在课堂上,老师用一个触目警心的案例来警示学生们不要沉迷于网络。
- 看到那些因环境污染而受害的动物,真的让人触目警心。
- 这幅画作的意境非常深刻,触目警心,让人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警钟长鸣:比喻时刻保持警觉,提醒自己。
- 触动心弦:形容某事物深深感动了心灵。
-
反义成语:
- 无动于衷:形容对事情毫无反应。
- 心如止水:形容内心平静,没有波动。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现代社会,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的传播,许多触目警心的**(如环境问题、社会不公等)频繁出现。这个成语在当今生活中依然适用,提醒人们要对社会现象保持敏感,并引导人们进行深刻的思考和反思。
情感与联想
“触目警心”给人一种紧迫感和警觉感,常常与反思、警醒和自省相联系。它使人联想到那些转瞬即逝却深刻影响生活的瞬间,激发出对自我和社会的深度思考。
个人应用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曾经在一次公益活动中看到一位流浪者的境遇,深感触目警心。这使我意识到社会的不平等和我个人能做的贡献,激励我加入志愿服务的行列,帮助他人。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
月色如水映窗前,
梦中浮现心中怜。
触目警心随影去,
愿作清风寄人间。
此诗通过“触目警心”表达了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与思考。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eye-opening”可以与“触目警心”相对应,表示某种经历或信息让人开阔视野,警觉某些问题。虽然两者的语境和文化背景略有不同,但都强调了通过视觉或认知所引发的内心变化。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触目警心”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富有哲理,且在现代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提醒我们保持警觉,关注身边的事物,并在生活中不断反思。这个成语在我的语言学*与表达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增强了我对社会现象的敏感度。
来源:如为子而必诚于孝,触目警心,自有许多痛痒相关处。
来源:-- 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大学·传第六章一》
例句:贵友既著有《醒迷文》,俟寄到时明岁开设学堂,可钞贴各乡镇讲堂,以便教习随时讲解,俾学生~。
触目警心成语接龙
触目警心字义分解
警
1.(会意。从言,从敬,敬亦声。本义:戒敕)。
2.同本义。
3.戒备;防备。
4.惊恐;惊动。
5.警报。
6.敏悟。
触
1.(形声。从角,蜀声。本义:以角撞物)。
2.用角抵人或物。
3.撞,碰。
4.遇到;遭受。
5.干犯,冒犯。
6.佛家语。与色、声、香、味、法合称“六尘”。
目
1.(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眼睛)。
2.同本义。
3.目光;眼力。
4.孔眼。
5.首领;头目。
6.名目,数目;行列。
心
1.(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2.同本义。
3.内心。
4.古代人以心为思维器官,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
5.思想。
6.中心,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