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āngzhījiàn

榆枋之见

拼音fāngzhījiàn

繁体榆枋之見

用法"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榆枋之见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榆枋之见”字面意思是“榆树和枋木的见识”。它的基本含义是指视野狭窄,见识浅*,难以理解更高深的事物。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目光短浅、缺乏广阔视野的人。

成语来源

“榆枋之见”出自《庄子·外物》:“榆枋之见,固不及于松柏之风。”这一句话通过榆树和枋木的特性,暗示了它们的见识和思维受限,无法与松树和柏树相比。庄子通过对比,揭示了人们的局限性,强调了对更高境界的追求。

使用场景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尤其是在讨论个人或群体的思想局限时。文学作品中常用于描述角色的狭隘,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批评某人的思想观念,演讲中则可以用来引导听众思考更广阔的问题。

示例句子

  1. 他总是抱着传统观念,真是榆枋之见,难以接受新事物。
  2. 在科学发展的今天,仍然有人持有榆枋之见,拒绝承认现代科技的进步。
  3. 这位年轻的艺术家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显示出他榆枋之见的态度。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目光短浅:形容视野狭隘,只能看到眼前的事物。
  • 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反义成语

  • 高瞻远瞩:形容目光远大,能够看到远处的事物。
  • 博采众长:形容广泛吸收各种长处,见识广博。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成语常常反映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开放的心态和对知识的渴求。“榆枋之见”作为一个成语,提醒人们不断拓宽视野,追求更深层次的理解。在现代社会,信息的快速传播使得人们更容易接触到多元的观点,因此该成语在适用性上有了更多的现实意义。

情感与联想

“榆枋之见”让我联想到那些固执己见、不愿意改变的人。它激励我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开放的心态,乐于接受新思想和新观念。同时,它也提醒我在与他人交流时,要关注对方的视野和理解,避免无意中贬低他人的观点。

个人应用

在一次团队讨论中,我曾经遇到一个同事,他总是坚持自己的意见,拒绝考虑其他方案。我用了“榆枋之见”来形容他的态度,虽然一开始引起了一些争议,但最终促使他反思自己的观点,愿意听取不同的意见。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小诗中:

榆枋之见如浮云,
高山松柏映天际。
愿携手共探未知,
开阔心胸启新智。

这首诗用“榆枋之见”来表达对知识追求的渴望,鼓励人们放下狭隘的见解,追求更广阔的视野。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narrow-minded”,强调的是狭隘的思维方式。但在文化背景上,西方更强调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而“榆枋之见”则更侧重于对比和反思。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成语“榆枋之见”的学*,我深刻理解到开放的心态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思维方式上更加灵活和包容。在未来的交流中,我将更注重倾听与理解,努力避免陷入“榆枋之见”的境地。

来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蜩与学鸠笑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来源:-- 《庄子·逍遥游》

引证

没有答案

《文选·陆机·叹逝赋》:“昔每闻长老追计平子、宣明、斯子、少游、彦先,皆叙旧德,思一辰之宴语,感遗物之如故,痛逝者之不追,虽发于中心,而声色弗形。今也南津有弧桐之杪,北垄有玄石之征,皆物之变化,非余心之所是也。”

《文选·刘孝标·辩命论》:“夫以仲尼之才也,而器不周于鲁卫;以仲尼之辩也,而言不行于定哀;以仲尼之谦也,而见忌于子西;以仲尼之仁也,而取仇于桓魋;以仲尼之智也,而屈厄于陈蔡;以仲尼之行也,而招毁于叔孙。夫道足以济天下,而不得贵于人;言足以经万世,而不见信于时;行足以应神明,而不能弥纶于俗;应聘七十国,而不一获其主;驱骤于蛮夏之域,屈辱于公卿之门,其不遇也如此。及其孙子思,希圣备体,而未之至,封己养高,势动人主。其所游历,诸侯莫不结驷而造门;虽造门犹不能见也。其难遇也又如此。然则圣人所以为圣者,盖在乎乐天知命矣。故遇之而不怨,居之而不疑也。其身可抑,而道不可屈;其位可排,而名不可夺。譬如水也,通之斯为川焉,塞之斯为渊焉,升之于云则雨施,沉之于地则土润。体清以洗物,不乱于浊;受浊以济物,不伤于清。是以圣人处穷达如一也。夫忠直之迕于主,独立之负于俗,理势然也。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监不远,覆车继轨。然而志士仁人,犹蹈之而弗悔,操之而弗失,何哉?将以遂志而成名也。求遂其志,而冒风波于险涂;求成其名,而历谤议于当时。彼所以处之,盖有算矣。子夏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故道之将行也,命之将贵也,则伊尹吕尚之兴于商周,百里子房之用于秦汉,不求而自得,不徼而自遇矣。道之将废也,命之将贱也,岂独君子耻之而弗为乎?盖亦知为之而弗得矣。凡希世苟合之士,蘧蒢戚施之人,俛仰尊贵之颜,逶迤势利之间,意无是非,赞之如流;言无可否,应之如响。以窥看为精神,以向背为变通。势之所集,从之如归市;势之所去,弃之如脱遗。其言曰:名与身孰亲?得与失孰贤?荣与辱孰珍?故遂絜其衣服,矜其车徒,冒其货贿,淫其声色,脉脉然自以为得矣。盖隐晦避患,深见远虑者之所为也。彼岂乐为兹哉?势既成,不得不尔也。譬之云龙风虎,有王者作,则为之兆;王者不作,而兆不形。盖亦有时而然也。”

《文选·陆机·文赋》:“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响起。方天机之骏利,夫何纷而不理?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纷葳蕤以馺遝,唯毫素之所拟。文徽徽以溢目,音泠泠而盈耳。及其六情底滞,志往神留,兀若枯木,豁若涸流,揽营魂以探赜,顿精爽而自求。理翳翳而愈伏,思轧轧其若抽。是以或竭情而多悔,或率意而寡尤。虽兹物之在我,非余力之所戮。故时抚空怀而自惋,吾未识夫开塞之所由。”

《文选·左思·吴都赋》:“榆枋之见,非所期也。”

《庄子·逍遥游》:“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例句及从栎园先生游,始信人之才分相越,真非意量所及,愧予犹~也。

榆枋之见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jiàn,xiàn), 见部,共4画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目”,下面是“人”。在人的头上加只眼睛,就是为了突出眼睛的作用。本义:看见,看到)。

2.同本义。

3.进见;会见。

4.遇到;碰见。

5.听到。

6.观察;知道;了解。

1.“现”的古字。显现;出现;实现。

2.介绍,推荐。

3.(“现”的古字)。

4.现有;现成。

5.现在。

读音(yú), 木部,共13画

1.榆树。

读音(fāng,bìng), 木部,共8画

1.枋树。木名。

2.筑堤堰用的大木桩。

3.泛指木棒。

读音(zhī), 丶部,共3画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榆枋之见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

榆枋之见的意思

榆枋之见是什么生肖

榆枋之见什么意思

榆枋之见是一生肖

榆枋之见是指什么生肖

榆枋之见的拼音

榆枋之见释义

榆枋之见近义词

榆枋意思

榆枋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