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的意思
亲眼看到才算是真实的,听来的传闻是靠不住的。
来源: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来源:-- 汉·刘向《说苑·政理》
引证:
《淮南子·说山训》:“目之所见,心之所疑,虽近不实;耳之所闻,心之所信,虽远必验。”
《论衡·实知》:“夫目之所见,心之所信,虽远必验;耳之所闻,心之所疑,虽近不实。”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彭城,汉兵皆走,项王乃大怒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目之见也,必以形;耳之听也,必以声。”
《荀子·劝学》:“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成语接龙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字义分解
见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目”,下面是“人”。在人的头上加只眼睛,就是为了突出眼睛的作用。本义:看见,看到)。
2. 同本义。
3. 进见;会见。
4. 遇到;碰见。
5. 听到。
6. 观察;知道;了解。
1. “现”的古字。显现;出现;实现。
2. 介绍,推荐。
3. (“现”的古字)。
4. 现有;现成。
5. 现在。
虚
1. (“墟”的古字)(形声。小篆字。从丘,虍(hū)声。丘,山丘。本义:大土山)。
2. 同本义。
3. 住所;处所。
4. 故城;废址;废墟;荒地。
5. 乡村市集。
6. 孔洞;空隙。引申为薄弱环节。
耳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2. 同本义。
3. 谷物在雨淋后所生的芽。
4. 位置在两旁的如:耳门;耳房。
5. 退后,居次。
6. 表示限制,相当于“而已”、“罢了”。
眼
1. (形声。从目,艮(gèn)声。本义:眼珠)。
2. 同本义。
3. 泛指眼睛。
4. 耳目;眼线。
5. 见证。
6. 指孔;洞穴。
实
1. (会意。从宀,从贯。宀,房屋。贯,货物,以货物充于屋下。本义:财物粮食充足,富有)。
2. 同本义。
3. 真实;诚实。
4. 广大。
5. 坚实;坚强。
6. 果实;种子。
听
1. (形声。本字从耳德,壬(tìng)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
2. 同本义。
3. 接受,听信,接纳。
4. 治理,管理或执行事务 。
5. 决断;审理 。
6. 等候;待 。
为
1. (爲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2. 假借为“伪”。做,作,干,搞。
3. 制作;创作。
4. 治理。
5. 变成,成为。
6. 是。
1.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2. 帮助;佑助。
3. 言说;告诉。
4. 因为,由于。
5. 替,给。
6. 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