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提并论
相提并论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相提并论”字面意思是将两个或多个事物放在一起进行讨论或比较。其基本含义为把不同的事物、情况或人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或讨论,通常用于强调它们之间不应被等同或比较,暗示存在明显的差异或不合理性。
成语来源
“相提并论”最早出现在明代的文学作品中,具体的出处尚不可考,但可以推测其形成与古代汉语中关于比较、讨论的*惯有关。成语中的“提”和“论”分别指的是提起和讨论,反映了讨论过程中提及的过程。
使用场景
该成语在不同的语境下使用广泛。比如在学术讨论中,学者可能会说:“这两种理论虽然有相似之处,但不能相提并论。”在日常对话中,人们也可以用来表达对某种比较的不满:“这部电影和那部完全不同,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示例句子
- 虽然两位作家的风格各具特色,但他们的作品在文学价值上不能相提并论。
- 在这次比赛中,实力相差悬殊的队伍不应相提并论。
- 有些人喜欢将名人和普通人相提并论,这种做法是不公平的。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不相上下:指两者的水平相当,不能比较。
- 不可同日而语:用于强调二者之间的巨大差异。
-
反义成语:
- 不分轩轾:指两者没有高低之分,可以比较。
- 一视同仁:对待事物没有差别,可以放在一起讨论。
文化与社会背景
“相提并论”在**文化中强调对事物的辨析和清晰的分界线。在现代社会,随着信息的多元化和快速传播,很多时候人们会将不同的事物进行不合理的比较,这时该成语显得尤为重要,提醒人们保持理性和客观。
情感与联想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在生活中遇到的不合理比较,往往会产生不满和困惑。它提醒着我在面对不同观点或事物时要保持独立思考,不轻易做出比较。
个人应用
在工作中,我曾遇到同事将两个完全不同项目的效果进行比较,这让我感到困扰。我用“这两个项目的性质不同,不能相提并论”来澄清了这个误解,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各自的优缺点。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写:
月明如水映山川,
心中情感难相提。
桃花源里寻旧梦,
一笑嫣然不论愁。
这里用“相提并论”表达了情感的独特性和不可比较性。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to compare apples and oranges”可以与“相提并论”相比较,意为将两种根本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这反映了不同文化中对待不当比较的共识。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相提并论”的深入学,我认识到在语言表达中,理性和客观是极其重要的。这不仅帮助我在语言学中更准确地表达观点,也提醒我在生活中保持清晰的思维,避免不必要的误解。这个成语在我的沟通中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来源:相提并论,是自明扬主上之过。
来源:--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引证:
《宋史·文苑传五·黄庭坚》:“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晋书·王衍传》:“衍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兼声名籍甚,倾动当世。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慕放效。选举登朝,皆以为称首。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衍尝丧幼子,山简吊之。衍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衍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于情。然则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衍妻郭氏,贾后之亲,藉中宫之势,刚愎贪戾,聚敛无厌,好干预人事,衍患之而不能禁。时有乡人幽州刺史李阳,京师大侠也,郭氏素惮之。衍谓郭曰:‘非但我言卿不可,李阳亦谓不可。’郭氏为之小损。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
《后汉书·班彪传》:“彪乃作《王命论》,以为汉德承尧,有灵命之符,王者兴祚,非诈力所致,欲以感之,而嚣终不寤,遂避地河西。河西大将军窦融以为从事,深敬待之,接以师友之道。彪乃为融画策事汉,总西河以拒隗嚣。及融征还京师,光武问曰:‘所上章奏,谁与参之?’融对曰:‘皆从事班彪所为。’帝雅闻彪才,因召入见,举司隶茂才,拜徐令,以病免。后数应三公之命,辄去。”
《汉书·王莽传下》:“莽曰:‘昔周公辅成王,管蔡挟禄父以畔,天下不以为疑。今吾与太师光、大司徒宫相提而论,天下其孰能疑我?’”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君与虞卿相提而论,是欲以一锥试二囊之利钝也。’”
例句:二者~,则陈张两公之捐躯殉难,均有所迫而然也。
相提并论成语接龙
相提并论字义分解
论
1.《论语》的简称 。内容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1.(形声。从言,仑(lún)声。本义:评论,研究。引申为“议论”)。
2.议论, 分析和说明事理。
3.思;思考。
4.衡量;评定。
5.评论;辩析。
6.又。
相
1.交互;互相。
2.共同。
3.递相;先后。
4.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施为。
5.表自称。
6.表对称。
1.(会意。从目,从木。本义:察看;仔细看)。
2.同本义。
3.看相。
4.辅佐,扶助。
5.教导。
6.治,治理。
提
1.——用于“提防”(dīfang)、“提溜”(dīliu)等。
1.(形声。从手,是声。本义:悬持;悬空拎着物品)。
2.同本义。
3.引申为带领;统领。古代如提督、提举、提点、提刑、提学、提法诸官名,皆取此义。
4.紧紧拿着;执持。
5.说起,提及。
6.指出;举出。
并
1.古地名。并州。
2.相传禹治洪水,分天下为九州。并州为九州之一,其地在今河北保定、正定和山西大同、太原一带。沿用为太原的别称。
3.汉置并州,其地在今内蒙古、山西(大部)、河北(一部)。东汉时并入冀州。三国魏复置。其地在今山西汾水中游。
1.(会意。《说文》:“从二立。”金文字形,为二人并立之形。本义:并行,并列)。
2.同本义。
3.合并(由一部分与另一部分结合一起)。
4.兼并;并吞。
5.具备。
6.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