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满意足
心满意足的意思
基本定义
“心满意足”这个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心、满、意、足。字面意思是指内心感到非常满足和高兴,通常用来形容人们在物质或精神上都得到了满足,感到幸福和愉悦。基本含义强调一种内心的满足感,无论是对生活的状态,还是对某种成就的认可。
成语来源
“心满意足”出自古代典籍,最早可以追溯到《庄子》。在《庄子·外物》中,有提到“心之所向,足以知之”,表达了内心的满足与安宁。这个成语的形成与古代哲学思想有关,尤其是道家思想中的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满足,反映了一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使用场景
“心满意足”可以用于多种语境:
- 日常对话:如朋友聚会时,分享生活中的快乐时刻。
- 文学作品:描述角色在经历了磨难后,终于获得心灵的平静和满足。
- 演讲:在表达对生活的感悟时,用于强调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示例句子
-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终于完成了自己的项目,心满意足地看着成果。
- 尽管生活简单,但她却心满意足,享受着每一天的平淡时光。
- 在这个美丽的黄昏,他坐在海边,心满意足地回忆起自己的过去。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心如止水:指内心平静,没有波动,虽然略有不同,但都表达了一种内心的满足。
- 乐不思蜀:形容人陶醉于现状而忘记了其他,强调对当下的满足。
-
反义成语:
- 心不甘情不愿:表示内心的不满和不情愿,与“心满意足”完全相反。
- 愁眉苦脸:形容忧愁和不快的样子,也与心满意足的愉悦状态相对立。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文化中,心满意足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基本追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层面的满足,尤其是在物质生活相对富裕的今天,心满意足成为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它提醒人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也要关注内心的平和与幸福。
情感与联想
“心满意足”给人以温暖和宁静的感觉,联想到与家人团聚的快乐时光、事业上的成就感、或是享受自然的美好瞬间。它鼓励人们珍惜当下,感恩生活中的点滴,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经历过一次长途旅行,虽然旅途辛苦,但看到美丽的风景和朋友们的欢笑时,我感到无比的心满意足。这种体验让我意识到,满足不仅来源于物质条件,更在于心灵的感受和对生活的热爱。
创造性使用
在某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树影摇曳,我坐在庭院中,静静地品味着一杯茶,心满意足地思索着人生的意义。在这片宁静之中,似乎时间都停滞了,只有那份内心的满足感在悄然扩散。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content”或“satisfied”,虽然语义相近,但在文化背景上,中文的“心满意足”更强调内心的感受与情感的满足,而英语更偏向于表面的状态。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心满意足”的学,我更加理解了满足感的重要性。在生活中,不仅要追求外在的成功,更要关注内心的平静与快乐。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与表达中,提醒我用积极的态度看待生活,鼓励我去寻找内心的满足与幸福。
来源:君臣上下,自以为江东之业为万世之安,心满意足。
来源:-- 宋·吕祖谦《晋论》中
引证:
《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宝玉听了,心满意足,便笑道:‘这才是正理,我也知道你是为我好。’”
《宋史·岳飞传》:“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帝心满意足,赐飞宅一区,曰:‘此卿之功也。’”
《后汉书·班超传》:“超自以久在绝域,年老思土。十二年,上疏曰:‘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帝感其言,乃征还。超至洛阳,拜为射声校尉。超素有胸胁疾,既至,病遂加。三年,卒,年七十一。诏赠超为定远侯,谥曰忠武。超在绝域,心满意足。”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闻之,心满意足,曰:‘吾得臣犹获石田也。’”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汉王闻之,心满意足。”
例句:两个小的,亦被武松搠死……武松道:“我方才~,走了罢休!”
心满意足成语接龙
心满意足字义分解
足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2.(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3.支撑器物的脚。
4.充实;完备;足够。
5.富裕的。
6.使满足。
满
1.(形声。本义:填满,布满)。
2.同本义。
3.足够,达到一定限度。
4.烦闷。
5.饱满;丰满。
6.郁闷,闷塞不畅。
意
1.(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2.同本义。
3.意志;愿望。亦引申为志向。
4.胸怀;内心。
5.情意;感情。
6.意气; 气势。
心
1.(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2.同本义。
3.内心。
4.古代人以心为思维器官,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
5.思想。
6.中心,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