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鼎足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三分鼎足”字面意思是指鼎的三个足,形象地描述了三个部分或力量的平衡。其基本含义是指三方势力相互制衡、互相牵制,通常用来形容在一个局面中有三方力量或势力并存,且相对平衡的状态。
成语来源
“三分鼎足”源于**古代的政治和军事格局,尤其是在三国时期。鼎是古代烹饪和祭祀的重要器具,通常有三个足,代表着稳定与平衡。古代史书如《三国志》中提到的三国鼎立局面,正是这一成语的典型背景,体现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复杂关系。
使用场景
该成语常用于描述政治斗争、商业竞争或其他需要平衡力量的场合。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用来描绘复杂的权力关系;在日常对话中,它可以形容朋友之间的微妙关系或合作中各方的利益平衡。
示例句子
- 在这场商业竞争中,三大公司如同三分鼎足,互不相让。
- 当今国际局势复杂,主要大国呈现出三分鼎足的态势。
- 学校的三大社团各有特色,形成了三分鼎足的局面,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三国鼎立:特指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三国并立的局面,通常强调政治方面的对峙。
- 三足鼎立:与“三分鼎足”相似,强调三方的平衡与对峙。
反义成语:
- 一统天下:指一个势力完全控制或统治其他势力,强调权力的集中。
- 四分五裂:形容事物的分散和混乱,缺乏统一和稳定。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历史上,政治斗争与权力平衡是长期存在的话题,尤其是三国时期的鼎立格局,影响深远。现代社会中,三分鼎足的概念仍然适用,特别是在分析权力结构、商业竞争和国际关系时,能提供一种清晰的视角。
情感与联想
该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复杂和微妙的,容易引发对权力平衡与合作共赢的思考。它提醒人们在面对竞争和冲突时,需要理性分析局势,以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
个人应用
在我的工作中,曾与两位同事共同负责一个项目。我们三人各有所长,形成了“三分鼎足”的局面。在合作中,我们各自发挥优势,最终成功地完成了任务。这种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平衡与合作的重要性。
创造性使用
在一个宁静的山谷中,三座山峰如同三分鼎足,稳稳地守护着这片土地。它们的存在不仅让山谷宁静,更让这里的每一条小溪流淌出和谐的旋律。
跨文化比较
在英文中,“balance of power”可以视为与“三分鼎足”相似的表达,强调不同力量之间的平衡。然而,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不同,导致其使用场合和内涵有所差异。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三分鼎足”的学,我认识到它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个关于平衡与合作的哲理。在语言学中,这种成语的理解可以帮助我更好地把握复杂的社会关系,并在表达中更加精准。
来源: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来源:--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引证:
《宋史·天文志一》:“天有三垣,各有分野,其象如鼎足,故曰三分鼎足。”
《晋书·天文志中》:“自汉氏以来,学者多以三分为一度,天象虽高,须臾可见,故三分鼎足之说,由来尚矣。”
《三国志·吴志·陆逊传》:“近者刘景升在汉南,地方数千里,兵粮足用,雄师百万,犹且三分鼎足,未能遂其志也。”
《后汉书·窦融传》:“欲三分鼎足,连衡合从,亦宜以时定。”
《史记·淮阴侯列传》:“三分天下,鼎足而居。”
故事:公元前203年,汉将韩信灭了齐国,被刘邦封为齐王,韩信的谋士蒯通分析天下形势后认为韩信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劝他不要跟随刘邦自立为王,可以与楚汉三分天下,跟随刘邦最多也只能封为诸侯。韩信不听蒯通的意见,最后被吕后诱杀
例句:~浑是梦,踪迹空留在人间。
三分鼎足成语接龙
三分鼎足字义分解
鼎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的部分象鼎的左右耳及鼎腹,下面象鼎足。本义:古代烹煮用的器物)。
2.同本义 。盛行于商、周。用于煮盛物品,或置于宗庙作铭功记绩的礼器。统治者亦用作烹人的刑具。
3.显赫,盛大。
4.变革。
足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2.(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3.支撑器物的脚。
4.充实;完备;足够。
5.富裕的。
6.使满足。
分
1.(会意。从八,从刀。“八”就是分;从“刀”,是以刀剖物,使之分开的意思。本义:一分为二)。
2.同本义。分开,分成,分出,与“合”相对。
3.辨别,区分。
4.分给,分配。
5.离开;离别。
6.分散。
1.所分之物,整体中的一部分。
2.分际,合适的界限。
3.职分;本分。
4.原则;原理。
5.资质。
6.情分。
三
1.(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2.同本义。
3.表示多数或多次。
4.指三颗星。
5.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