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ānjūndé,yījiàngnánqiú

三军易得,一将难求

拼音 sān jūn jiàng nán qiú

繁体 三軍易得,一將難求

三军易得,一将难求的意思

征集成千的兵士很容易,担找一个好的将领却很难。形容良才难得。

来源:陡恁的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来源:-- 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

引证

《后汉书·皇甫嵩传》:“三军之众,可使必受命于危难之际,而不可使有一人之心不在焉。”

《资治通鉴·汉纪·高帝纪》:“三军之众,可使必受命于危难之际,而不可使有一人之心不在焉。”

《战国策·齐策一》:“三军之士,可使必死,而不可使有一人之心不在焉。”

《左传·僖公二十七年》:“三军之众,可使必受命于危难之际,而不可使有一人之心不在焉。”

《史记·淮阴侯列传》:“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例句~。张郃虽然有罪,乃魏王所深爱者也,不可便诛。

三军易得,一将难求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nán,nàn,nuó), 隹部,共10画

1. (形声。从隹(zhuī)?声。从隹,与鸟有关。①本义:支翅鸟。②假借为困难)。

2. 困难;艰难;不容易。

3. 不可;不好。

4. 为难,畏难;感到困难。

5. 使感到困难。

6.

1. 灾难;祸害,人为而产生的祸害。

2. 兵难,指反抗或叛乱。

3. 怨仇;仇敌。

4. 诘问;责难。

5. 抵挡;拒斥。

6. 论说;争辩。

读音(qiú), 水部,共7画

1. (《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衣)。

2. “裘”的古字。皮衣。

3. 请求;干请;乞助。

4. 追求,谋求;寻求;寻找。

5. 索取。

6. 探索。

读音(yì), 日部,共8画

1. (象形。本义:蜥易)。

2. 换,交换。

3. 改变,更改。

4. 替代。

5. 蔓延;传播。

6. 治,整治。

读音(dé,děi,de), 彳部,共11画

1. (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贝”(财货)加“手”,左边是“彳”,表示行有所得。手里拿着财货,自然是有所得。本义:得到,获得)。

2. 同本义(本来没有而争取得来成为己有)。

3. 找到。

4. 得知。

5. 捕获。

6. 成功;完成。

1. 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读音(jiāng,jiàng), 寸部,共9画

1. (形声。从寸,酱省声。从“寸”,表示与手有关。(jiàng)本义:将领,带兵的人)。

2. 扶持,扶助。

3. 奉行,秉承。

4. 送行。

5. 携带。

6. 带领。

1. (形声。从寸,酱省声。本义:将领,带兵的人)。

2. 同本义。

3. 中国象棋中的一子,即“帅”。

4. 统率;率领。

1. 愿;请求。用来表示礼貌上的尊敬。

读音(jūn), 冖部,共6画

1. (会意。金文字形,从车,从勹(bāo,包裹)。表示用车子打包围圈的意思。古代打仗主要靠车战,驻扎时,用战车围起来形成营垒,以防敌人袭击。本义:围成营垒)。

2. 同本义。

3. 注:“犹屯兵粮储也。”。

4. 攻杀。

5. 指挥作战。

6. 从军。

读音(sān), 一部,共3画

1.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2. 同本义。

3. 表示多数或多次。

4. 指三颗星。

5. 姓。

读音(yī), 一部,共1画

1.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2. 同本义。

3. 序数的第一位。

4. 若干份中的一份或整数以外的零头。

5. 表示动作一次或短暂。

6. 全;满。

三军易得一将难求的意思是什么

三军易得一将难求的是谁

三军易得一将难求出处

三军易得,一将难求的故事

三军易得,一将难求造句

三军易得,一将难求涉及的人物

三军易得一将难求指的是谁

千古名言“三军易得,一将难求”涉及的人物是

三军一得一将难求

三军可得一将难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