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做,二不休的意思
原意是要么不做,做了就索兴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兴做到底。
来源:光晟临死言曰:‘传语后人,第一莫作,第二莫休。’
来源:-- 唐·赵元一《奉天录》卷四
引证:
《宋史·岳飞传》:“一不做,二不休,三不归。”
《资治通鉴·唐纪》:“一不做,二不休,三不归。”
《后汉书·袁绍传》:“一不从,二不休,三不归。”
《史记·项羽本纪》:“一不做,二不休,三不归。”
《左传·宣公十五年》:“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故事:唐德宗时期,安禄山起兵反叛,卢龙节度使朱泚及部将张光晟也起兵反叛。李晟奉命征讨叛军,活捉了张光晟。张光晟表示愿意重新归顺唐王朝,德宗身边大臣坚决反对,只好处死他。张光晟感慨地说:“第一不要做,第二做就要做到底。”
例句:到这地步,~,我是打算拼一拼了。
一不做,二不休成语接龙
一不做,二不休字义分解
做
1.(“做”是“作”后起的分别字,“作”近代写作“做”)。
2.作。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
3.制作,制造。
4.充当。
5.斗,争斗。
6.杀害,谋害。
休
1.(会意。从人,从木。人依傍大树休息。本义:休息)。
2.同本义。
3.停止、中止或结束。
4.辞去。
5.离弃,解除自己的婚姻。
6.休假。
二
1.(会意。古文字二用两横画表示,是原始记数符号)。
2.一加一的和。
3.排列顺序中第二位的。
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一
1.(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2.同本义。
3.序数的第一位。
4.若干份中的一份或整数以外的零头。
5.表示动作一次或短暂。
6.全;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