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uò,èrxiū

一不做,二不休

拼音 zuò èr xiū

繁体 一不做,二不休

用法 "作谓语、状语、分句;形容下最后的决心"

近义词 破釜沉舟 是可忍,孰不可忍 不做不休 一不作,二不休

反义词 犹豫不决

一不做,二不休的意思

原意是要么不做,做了就索兴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兴做到底。

来源:光晟临死言曰:‘传语后人,第一莫作,第二莫休。’

来源:-- 唐·赵元一《奉天录》卷四

引证

《宋史·岳飞传》:“一不做,二不休,三不归。”

《资治通鉴·唐纪》:“一不做,二不休,三不归。”

《后汉书·袁绍传》:“一不从,二不休,三不归。”

《史记·项羽本纪》:“一不做,二不休,三不归。”

《左传·宣公十五年》:“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故事唐德宗时期,安禄山起兵反叛,卢龙节度使朱泚及部将张光晟也起兵反叛。李晟奉命征讨叛军,活捉了张光晟。张光晟表示愿意重新归顺唐王朝,德宗身边大臣坚决反对,只好处死他。张光晟感慨地说:“第一不要做,第二做就要做到底。”

例句到这地步,~,我是打算拼一拼了。

一不做,二不休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zuò), 亻部,共11画

1. (“做”是“作”后起的分别字,“作”近代写作“做”)。

2. 作。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

3. 制作,制造。

4. 充当。

5. 斗,争斗。

6. 杀害,谋害。

读音(xiū,xù), 亻部,共6画

1. (会意。从人,从木。人依傍大树休息。本义:休息)。

2. 同本义。

3. 停止、中止或结束。

4. 辞去。

5. 离弃,解除自己的婚姻。

6. 休假。

读音(èr), 二部,共2画

1. (会意。古文字二用两横画表示,是原始记数符号)。

2. 一加一的和。

3. 排列顺序中第二位的。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 古疑问词。

5. 用来调整音节。

6. 大。

读音(yī), 一部,共1画

1.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2. 同本义。

3. 序数的第一位。

4. 若干份中的一份或整数以外的零头。

5. 表示动作一次或短暂。

6. 全;满。

一不做,二不休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

一步做二不休的意思

一不作二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