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廉蔑耻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毁廉蔑耻”由四个字组成:
- “毁”:毁坏、破坏。
- “廉”:指的是清廉、正直的品格。
- “蔑”:轻视、看不起。
- “耻”:指羞耻、羞愧的感觉。
字面意思是指破坏清廉,轻视羞耻。整体含义是形容一个人不重视廉洁正直,不在乎道德羞耻,常用于批评那些贪图私利、丧失道德底线的人。
成语来源:
“毁廉蔑耻”出自《左传》,意指对道德和廉洁的轻视,反映了古代对清白正直的重视和对贪婪腐败行为的谴责。在历史上,许多文人都对这一成语进行了阐释,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与贪欲的危害。
使用场景:
该成语常用于批评贪污腐败、不择手段追求利益的人。在文学作品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失去道德底线的角色。在日常对话中,比如讨论社会现象时,也可以用来指责某些人的不当行为。
示例句子:
- 他的行为真是毁廉蔑耻,完全不顾及自己的名声。
- 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毁廉蔑耻的人,让人感到非常悲哀。
-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少数人选择了毁廉蔑耻,损害了团队的信任。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贪得无厌:形容贪婪到没有止境,和“毁廉蔑耻”都有指责贪婪之意。
- 不择手段:为了达到目的而不考虑手段的正当性,和“毁廉蔑耻”相似,关注道德缺失。
-
反义成语:
- 清白正直:形容一个人的品行端正,与“毁廉蔑耻”形成鲜明对比。
- 廉洁奉公:指为公众利益而清白干事,正好与成语的含义相反。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清廉正直被视为非常重要的品德,历代文人都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成语“毁廉蔑耻”在当今社会仍具有现实意义,尤其是在反腐倡廉的背景下,批评那些为私利而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
情感与联想:
“毁廉蔑耻”给人一种强烈的负面情感,常常让人联想到社会的不公和道德的沦丧。这种情感反应促使人们更加关注社会现象和自身的道德修养,激励人们追求更高的道德标准。
个人应用:
在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同事因贪污公款而被辞退的**,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毁廉蔑耻”所带来的恶果。此事让我更加坚定了做一个清白正直的人的信念。
创造性使用:
在某个故事中,主人公本是一个清白正直的商人,但因环境的影响而逐渐走向毁廉蔑耻的道路。最后,他在一场道德的拷问中,选择了回归初心,重新找回自己的清白与尊严。
跨文化比较: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概念可以通过“Corruption”或“Loss of Integrity”来表达,强调对道德标准的背离。这些表达在使用上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所传达的道德警示是相似的。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毁廉蔑耻”的学*,我更加理解了道德和廉洁在个人和社会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提醒我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正直和清白,抵制诱惑。
来源:于是处士以不仕为高,恒人以得位为宜;而仕者之势不尊,威不行,而令不信于下,知不为众之所与也,则益不自重,而为毁廉蔑收之行。
来源:-- 明·方孝儒《官政》
毁廉蔑耻成语接龙
毁廉蔑耻字义分解
蔑
1.(会意。从苜(mò),从戍。“苜”是眼睛歪斜无神,“戍”是戍守人。合而表示人过于劳倦眼睛歪斜无神。本义:眼睛红肿看不清)。
2.同本义。
3.细小;轻微。
4.轻视;轻侮。亦作“懱”。
5.灭,消灭。
6.无;没有。
耻
1.(形声。从心,耳声。本义:耻辱,可耻的事情)。
2.同本义(因声誉受损害而至的内心羞愧)。
3.羞愧。
4.羞辱;侮辱。
毁
1.(形声。从“土”,表示与瓦器有关。本义:瓦器缺损)。
2.毁坏;破坏。
3.哀毁,旧指居丧时因悲哀过度而损害健康。
4.废除,除去。
5.败坏;灭。
6.掉落。
廉
1.(形声。从广(yǎn),兼声。从“广”,表示与房屋有关。本义:厅堂的侧边)。
2.同本义。
3.边。
4.棱角。亦指物体露出棱角;有棱角。
5.旧称有节操、不苟取的人。
6.正直;刚直;品行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