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íyán

直言谠议

拼音zhíyán

繁体直言讜議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直言谠议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直言谠议”由“直言”和“谠议”两个部分组成。字面意思是直接说出真话和正直的言论,强调在言辞上坦诚、直率,表达真知灼见。基本含义是指对事物发表真实、正直的看法,通常用于赞美那些敢于直言不讳、言辞真实的人。

成语来源

“直言谠议”源于**古代的文化传统,强调说真话的重要性。具体的历史背景并不明确,但可以推测其源于对儒家思想的推崇,儒家强调“忠言逆耳”,即真理往往难以听从,但却是最有价值的。在古代文学中,许多文人以直言不讳的态度批评时政,留下了许多相关的典故。

使用场景

该成语常用于以下几种场景:

  1. 文学作品:古代诗文中,常用于描绘忠臣良将,强调他们的正直与勇气。
  2. 日常对话:在朋友或同事之间,可以用来称赞对方勇于提出意见。
  3. 演讲:在正式场合,演讲者可以用“直言谠议”来表明自己会真诚地表达看法,尤其是在讨论敏感话题时。

示例句子

  1. 他在会议上直言谠议,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大家都很赞同。
  2. 作为一名记者,她总是保持直言谠议的态度,不怕得罪人。
  3. 直言谠议是我对朋友的期望,希望你能坦诚地告诉我你的想法。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直言不讳:直率地说出自己的看法,没有保留。
  • 开诚相见:真诚地与人交往,毫无保留。

反义成语

  • 言不由衷:说话不真心,表达的并非真实的想法。
  • 遮遮掩掩:隐瞒事实,不愿意坦诚相对。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直言不讳被视为一种美德,尤其是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直言谠议的人往往被视为忠诚和正直的象征。然而,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商业环境中,直言有时被认为是冒犯或不礼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

情感与联想

“直言谠议”给人的感觉是积极和正义的,传达出一种勇气和责任感。它让我联想到勇敢的言论和不畏强权的精神,激励我在生活中也要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不畏惧他人的评价。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在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虽然有些同事对此表示反对,但我坚持直言谠议,最终得到了领导的认可。这让我深刻体会到,诚实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多么重要。

创造性使用

在一次创作中,我尝试将“直言谠议”融入到一首诗中:

云开见月明,直言谠议声。
勇者无惧怨,真知自古生。

这种使用方式强调了直言的勇气和重要性,展现了成语的灵活性和表现力。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speak one’s mind”,意指直言不讳。虽然表达的方式有所不同,但核心理念相似:强调坦诚和真实的重要性。在其他文化中,直言的态度可能会被视为勇气或冒犯,视具体文化背景而定。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直言谠议”的全面学,我认识到它不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一种勇气和责任。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直言不讳能够提高沟通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值得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

来源:每侍臣赐对,则左右悉去,故直言谠议,尽得上达。

来源:-- 宋·钱易《南部新书》甲

引证

《清史稿·魏象枢传》:“魏象枢,字环极,蔚州人。顺治三年进士,授刑科给事中。疏言:‘国家当崇尚儒术,博求真才,以资治理。’又言:‘刑狱关系人命,狱词不得稍涉疑似,宜令法司详慎。’又言:‘州县官吏,宜令久任,以责成功。’皆见施行。累迁工科都给事中。十五年,以疾乞休,不许。十八年,圣祖即位,起为左都御史。疏言:‘国家用人,宜量才器使,不可拘资格。’又言:‘科道为朝廷耳目,宜令各抒所见直言无隐。’又言:‘刑狱宜速结,不宜淹滞。’皆报可。康熙元年,以老病乞休,许之。卒,谥敏果。象枢为人刚直,遇事敢言,不避权贵,时人称其直言谠议。”

《明史·海瑞传》:“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入都,即伏阙上《平黎策》,欲开道置县,以靖乡土。识者壮之。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而属巡盐御史袁淳论瑞及慈谿知县霍与瑕。与瑕,尚书韬子,亦抗直不谄懋卿者也。时瑞已擢嘉兴通判,坐谪兴国州判官。久之,陆光祖为文选,擢瑞户部主事。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自杨最、杨爵得罪后,无敢言时政者。四十五年二月,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留中者数月。尝曰:‘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纣耳。’会帝有疾,烦懑不乐,召阁臣徐阶议内禅,因曰:‘海瑞言俱是。朕今病久,安能视事?’又曰:‘朕不自谨惜,致此疾困。使朕能出御便殿,岂受此人诟詈耶?’遂逮瑞下诏狱,究主使者。寻移刑部,论死。狱上,仍留中。久之,帝疾甚,阶奏遣中官密询瑞,乃得释归。居家十余年,卒。”

《宋史·范仲淹传》:“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四子:纯祐、纯仁、纯礼、纯粹。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其所有为,必尽其方,曰:‘为之自我者当如是,其成与否,有不在我者,虽圣贤不能必,吾岂苟哉!’天圣中,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寘府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

《后汉书·杨震传》:“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荣,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后有冠雀衔三鳣鱼,飞集讲堂前,都讲取鱼进曰:‘蛇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年五十,乃始仕州郡。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仕于东汉,直言谠议,不避权贵,为时所称。”

《汉书·王吉传》:“吉上疏言得失,陈农战强国之计,高祖宽,从其言,召拜郎中,迁博士,数召见,言多直諫,无所隐讳,时人称其直言谠议。”

直言谠议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dǎng), 讠部,共12画

1.(形声。从言,党声。本义:正直) 同本义。

读音(yì), 讠部,共5画

1.(形声。从言,义声。本义:商议,讨论)。

2.同本义。

3.评议是非。

4.选择。

5.议处;议罪。

6.议论,特指议论政事。

读音(yán), 言部,共7画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2.同本义。

3.议论,谈论。

4.记载。

5.问。

6.告知;告诉。

读音(zhí), 目部,共8画

1.(会意。小篆字形,从L(yǐn),从十,从目。徐锴:“L,隐也,今十目所见是直也。”本义:不弯曲,与“枉”、“曲”相对)。

2.同本义。

3.又。

4.又。

5.竖。与“横”相对 。跟地面垂直的。

6.引申为正直;公正;不偏私。

直言谠议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

直言谠论是什么意思

谠言直声

谠言直声意思

谠言直谏

直言鲠议

直言讳语的意思

直言直谏

直言的意思

直言敢谏怎么读

直言敢谏文言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