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山之志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箕山之志”字面意思是指“像箕山那样的志向”。其中,“箕山”是指**古代的一个山名,传说中与隐士王羲之有关系,而“志”则表示志向、志愿。整体上,这个成语表达了追求高远理想和坚定信念的意思,强调心怀大志,不拘小节。
成语来源
“箕山之志”源自于古代隐士的理想与追求,尤其是与王羲之及其隐士生活相关的传说。王羲之被后世尊称为“书圣”,他在箕山隐居的故事,象征着追求精神自由与高尚理想的生活态度。这个成语体现了对理想的执着与向往,反映出古代文人对高尚志向的追求。
使用场景
“箕山之志”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以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演讲、日常对话等场合。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描绘主角的追求与理想;在演讲中,可以激励听众追求更高的目标;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于鼓励朋友树立远大志向。
示例句子
- 在这次的演讲中,他提到要树立“箕山之志”,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 她从小就有箕山之志,希望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 这位科学家的研究精神体现了箕山之志,追求真理的决心令人钦佩。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高瞻远瞩、志存高远、胸怀大志。这些成语都表达了高昂的志向和追求。
- 反义成语:安于现状、沉迷于小利。这些成语则强调对现状的满足和对小利益的追求,与“箕山之志”形成鲜明对比。
文化与社会背景
“箕山之志”在**传统文化中代表了对理想与志向的重视,尤其在古代文人中,追求道德理想和个人价值是普遍的价值观。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依然具有很强的适用性,鼓励年轻人追求理想与目标,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
情感与联想
“箕山之志”给人一种激励与启发的感觉,它鼓舞着人们不断追求自己的理想,努力克服生活中的困难。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历史上那些为了理想而奋斗的伟人,激励我在生活中也要保持追求卓越的信念。
个人应用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我曾在大学期间面临学业压力,但我始终铭记“箕山之志”,努力专注于自己的长远目标,最终获得了理想的成绩和发展机会。这个成语一直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创造性使用
“在箕山之巅,风吹起了我的梦,心怀箕山之志,我将走出这片山林,去追寻那遥远的星辰。” 这段诗句展示了成语的灵活性与表现力。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aspiration”或“high ambitions”,这些词也传达了追求理想的含义。然而,中文的“箕山之志”更强调个体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内涵,具有更深厚的历史背景。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箕山之志”的学,我认识到志向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提醒我始终保持对理想的追求,激励我在面对挑战时不轻言放弃。它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来源: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也。
来源:-- 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
引证:
《明史·隐逸传·杨慎》:“杨慎字用修,新都人,少师廷和子也。年二十四,举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
《宋史·隐逸传上·陈抟》:“陈抟字图南,亳州真源人。始四五岁,戏涡水岸侧,有青衣媪乳之,自是聪悟日益。”
《晋书·隐逸传·陶潜》:“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所贵。”
《后汉书·逸民传·严光》:“严光字子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
《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隐于首阳山,不食周粟,遂饿死于山中。”
例句:文帝问曰:‘闻有~,何以在此?’秀曰:‘以为巢许狷介之士,未达尧心,岂足多慕。’帝甚悦。
箕山之志成语接龙
箕山之志字义分解
箕
1.(形声。从竹,其声。本义:簸箕,扬米去糠的器具)。
2.同本义。
3.畚箕。用竹篾、柳条等制成的清除垃圾的器具。
4.星宿名 ,指箕宿,二十八宿之一。东方青龙七宿的末一宿。有星四颗。
5.箕踞 。古人席地而坐,伸开两腿坐着,形状如簸箕。
1.——见“簸箕”(bòji)。
志
1.(形声。从心,士声。战国文字,从心之,之亦声。意为心愿所往。本义:志气,意愿: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
2.同本义。
3.心情。
4.神志。
5.旗帜。
6.皮肤上生的班痕
山
1.(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2.同本义。
3.形状像山的东西。
4.特指“五岳”。
5.指酒肆的楼上。
6.粗俗。
之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