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裘带索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披裘带索”字面意思是披上皮毛衣服,系上腰带,形容一个人衣着得体、整齐。基本含义上,它常用来形容人们的装束得体,表现出一种从容不迫的状态,或是形容人们的生活状态比较富裕,生活条件较好。
成语来源
“披裘带索”出自《庄子·秋水》中的一句话,原文为:“披裘带索,顾瞻四顾,四顾而无不见。”该成语的使用背景反映了战国时期人们对于穿着的重视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常用以描述文人或达官贵人的风范。
使用场景
在文学作品中,该成语可以用于描写人物的外在形象,常见于古典诗词、小说中。在日常对话中,可能用来形容朋友或同事的着装得体。比如在演讲中,可能会提到某位领袖的“披裘带索”,来强调其威仪与风度。
示例句子
- 他今天穿了一身得体的西装,真是披裘带索,气质非凡。
- 在这个重要的场合,大家都披裘带索,展现出最好的自己。
- 她虽然平时朴素,但在正式场合也能披裘带索,令人刮目相看。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衣冠楚楚”:形容穿着整齐,给人以好的印象。
- “光鲜亮丽”:形容衣着装饰华丽,外表光彩照人。
反义成语:
- “衣衫褴褛”:形容衣服破旧不堪,和披裘带索相反。
- “邋遢不堪”:形容人的衣着、形象非常不整洁。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古代,衣着不仅是个人风格的表现,也体现了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成语“披裘带索”反映了当时对衣着的重视,而在现代社会,虽然着装风格更加多样化,但得体的着装仍然被视为一种礼仪和尊重,尤其是在正式场合。
情感与联想
“披裘带索”给人的情感反应是优雅、自信、从容。它常常让我联想到古代文人的风范,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士人讲究风度与气质。这个成语在表达时不仅是对外表的描述,也是对内在气质的一种肯定。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参加朋友的婚礼,大家都披裘带索,穿着正式的礼服。我也特意挑选了一套西装,感受到那种场合的氛围,既是对朋友的祝福,也是在社交中展现自己的风采。
创造性使用
在一次写作练习中,我尝试将“披裘带索”融入到一首诗中:
月下轻纱披裘带,
风中舞袖似云飞。
人间盛世皆欢笑,
衣袂飘飘映春归。
这首诗通过描写夜晚的优雅场景,展现出一种从容的气质。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dressed to the nines”,意思是打扮得非常讲究,形象光鲜亮丽。虽然表达的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意图相似,都是强调着装的重要性。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成语“披裘带索”的学习,我认识到语言的丰富性和文化的深刻性。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外表的描述,它还承载着历史、文化以及人际交往的礼仪。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应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帮助我更好地传达情感与意图。
来源:昔者楚丘先生,行年七十,披裘带索,往见孟尝君,欲趋不能进。
来源:-- 西汉·刘向《新序·杂事五》
引证:
《晋书·王导传》:“导自披裘带索,以示不仕。”
《后汉书·袁绍传》:“绍自披裘带索,以示不仕。”
《汉书·王莽传》:“莽自披裘带索,以示不仕。”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贫且贱,常自披裘带索,以示不仕。”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披裘带索,以示不仕。”
披裘带索成语接龙
披裘带索字义分解
裘
1.(形声。从衣,求声。本义:皮衣。古代“求”、“裘”同字)。
2.同本义。
3.古代制皮工匠的一种。
4.假借为“求”。求取。
索
1.(会意。意为用绳子把木头束起。于省吾认为是绳索。本义:大绳子)。
2.同本义 。后泛指各种绳索。
3.法度。
4.中国古地名 。故地在今河南荥阳县。秦末刘邦与项羽战于京、索之间的索,即此地。
5.索县 。中国汉代建立的县,在今湖南省常德市东。属武陵郡,顺帝时更名汉寿。今为湖南汉寿县。
6.搜索。
披
1.(形声。从手,皮声。本义:引柩帛) 古夹具。即用在柩车两旁牵挽的帛。
2.分开;裂开。
3.打开;开发。
4.拨开。
5.覆盖或搭衣于肩。
6.翻开;翻阅。
带
1.(象形。小篆字形,上面表示束在腰间的一根带子和用带的两端打成的结。下面象垂下的须子,有装饰作用。本义:大带,束衣的腰带)。
2.同本义。
3.泛指狭长形条状物。
4.佩带。
5.携带。
6.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