狰狞可畏的意思
基本定义
“狰狞可畏”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一种可怕、凶狠的样子。它通常用来形容凶恶的面容或气势,使人感到畏惧。这个成语常常用在描述动物(如猛兽)或某些具有威胁性的人、事物上,传达出一种强烈的恐惧感。
成语来源
“狰狞可畏”源于古代汉语,成语的组成部分“狰狞”意为凶狠、可怕的样子,最早出现在《庄子》一书中。在《庄子·外物》中提到“狰狞”的形象,用来描述凶猛的动物或恶劣的环境。成语中“可畏”则强调了其令人恐惧的特性,整体上凸显了生物或状况的威胁感。
使用场景
“狰狞可畏”可以广泛应用于多种场合:
- 文学作品:用以形容凶猛的动物、战争中的敌人等。
- 日常对话:在谈论某些令人恐惧的经历或观察时使用。
- 演讲:在描述某些社会现象或问题时,强调其严峻性和威胁性。
示例句子
- 在夜晚的森林中,狼的叫声显得狰狞可畏,让人不寒而栗。
- 这幅画中的怪兽狰狞可畏,仿佛随时都要扑向观众。
- 他的眼神透出狰狞可畏的气息,让对手感到无比压力。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狡猾可恨:形容人或动物狡诈,令人厌恶。
- 凶神恶煞:形容凶狠的神灵或恶人,带有强烈的威胁感。
-
反义成语:
- 温文尔雅:形容人温和有礼,完全与“狰狞可畏”相反。
- 和颜悦色:形容面容和蔼,态度友好,体现亲和力。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文化中,凶猛的动物常常被用来象征邪恶和威胁。因此,“狰狞可畏”在文学和口语中广泛存在。现代社会中,尽管成语的使用场合有所变化,但其描述的威胁感依然适用,尤其在讨论社会安全、心理健康等问题时。
情感与联想
“狰狞可畏”常常带给人一种紧张、恐惧的情感反应,暗示着潜在的危险和威胁。它使人联想到那些无法预测或控制的状况,促使人们在表达时更加谨慎,有时也能引发对勇气和面对挑战的反思。
个人应用
在生活中,我曾经在一次野外露营时遇到过一只狰狞可畏的野狼。那时的恐惧让我深刻理解了这个成语的含义。后来,我在与朋友谈论野生动物时,便自然地用到了这个成语来形容那次经历。
创造性使用
在一个故事中,描述一个小村庄的传说:村庄的边界上,常年笼罩着一层阴霾,传说中有一个狰狞可畏的怪兽在夜晚出没,吓跑了无数勇士。每当月光洒下,怪兽的身影若隐若现,似乎在警告人们不要轻易靠近。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可以用“formidable”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这个词也涵盖了强大和令人畏惧的含义。然而,英文中可能更强调能力或实力,而中文的“狰狞可畏”则更侧重于外观和气势的恐怖感。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狰狞可畏”的深入分析,我理解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一个形容词,它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情感反应。在语言学*中,掌握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表达,增强沟通的效果。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表达恐惧和威胁时,要善于运用生动的形象和准确的词汇。
来源:郡城东岳庙,在南郭大门左右,神高丈余,俗名鹰虎神,狰狞可畏。
来源:--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鹰虎神》
引证: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四》:“李克用狰狞可畏,诸将皆惧。”
《后汉书·班超传》:“超为人狰狞,有勇力。”
《汉书·王莽传下》:“莽为人狰狞,群臣莫敢言。”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怒,狰狞可畏。”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狰狞之兽,不可近也。”
例句:他有一幅~的长相。
狰狞可畏字义分解
畏
1.(会意。据甲骨文意思是鬼手拿杖打人,使人害怕。本义:害怕)。
2.同本义(对威势、威严的害怕)。
3.敬;敬服。
4.担心。
5.避开。
6.憎恶;怨恨。
狰
1.(形声。从犬,争声。“犬”泛指兽类。本义:传说中的奇兽)同本义。
狞
1.弱。
2.忿怒而视。
可
1.(会意。从口,从丂(供神之架),表示在神前歌唱。“可”似为“歌”字的古文。①本义:唱 ②引申义:许可)。
2.许可;同意;准许。
3.能够;可以。
4.值得,堪。
5.相称;适合。
6.应当,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