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ǐyīnérzhìliú

水因地而制流

拼音 shuǐ yīn ér zhì liú

繁体 水因地而制流

水因地而制流的意思

制:引,限定。流水因地势而引出其流向。比喻用兵时要按敌人的具体情况来采取制胜的办法。

来源: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来源:-- 《孙子·虚实篇》

引证

《春秋繁露·天地之行》:“水因地而制流,法因时而制宜。”

《文子·上德》:“水因地而制流,人因时而行事。”

《吕氏春秋·贵因》:“水因地而制流,政因民而制行。”

《淮南子·原道训》:“水因地而制流,火因木而制燃。”

《管子·度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水因地而制流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ér), 而部,共6画

1. (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 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 表示并列关系。

4. 表示递进关系。

5. 表示承接关系。

6. 表示转折关系。

1.

2. 才能。

3. 能够。

读音(liú), 氵部,共10画

1. (会意。本义:水流动)。

2. 同本义。

3. 顺水漂流。

4. 漂没;移动不定;流浪。

5. 传布;扩散。

6. 放逐,流放,古代五刑之一。

读音(shuǐ), 水部,共4画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2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2. 同本义。

3. 特指河流。

4. 泛指一切水域。

5. 大水;水灾。

6. 五行之一。

读音(dì,de), 土部,共6画

1. 还用于状语后或补语前。

1.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2. 同本义,与“天”相对。

3. 地面;陆地。

4. 土地;田地。

5. 领土,属地;地区 。

6. 地方;场所。

读音(yīn), 囗部,共6画

1. (会意。从囗(wéi)大。大,人。甲骨文字形,象人在车席子上。本义:“茵”的本字,坐垫,车垫)。

2. 同本义。

3. 原因。

4. 机会。

5. 依靠;凭借。

6. 沿袭,承袭。

读音(zhì), 刂部,共8画

1. 制、製本同一词,后来分化,“製”用于具体的制 造,“制”且于抽象的制作。(会意。小篆字形,左边是“未”,右为刀。“未”即有滋味,乐于裁制。本义:裁断;制作)。

2. 同本义。

3. 制定,用文字规定。

4. 控制;制服。

5. 又。

6. 又。

水因地而制流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翻译

水因地而制流的因什么意思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什么意思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的哲理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出自孙子兵法哪一篇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哪一篇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哲学一致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