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ín,wǔfēn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拼音 qín fēn

繁体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用法 "作定语、分句;指书呆子"

近义词 饱食终日 无所事事

反义词 孜孜不倦 不辞辛劳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意思

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来源: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来源:-- 《论语·微子》

引证

《后汉书·王符传》:“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何以立身?”

《汉书·食货志上》:“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何以养民?”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何以治民?”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何以事君?”

《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带他的学生子路周游列国宣扬儒家思想,一天子路掉队,遇到一老农,就问其见到他的老师没有?老农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子路意识到自己的鲁莽就道歉,老农将他领回家。第二天孔子认为老农是位隐士

例句我们新时代的青年绝不能做~的书呆子。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gǔ,yù), 谷部,共7画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部分象水形而不全,表示刚从山中出洞而尚未成流的泉脉;下面象谷口。“谷”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两山之间狭长而有出口的低地,往往包含一个流域)。

2. 同本义。

3. 两山之间的水流。

4. 泛指水流。

5. 困穷 。引申为困境。

6. 谷类植物或粮食作物的总称。

1. ——“吐谷浑”(Tǔyùhún):我国古代西部民族名。

读音(sì), 囗部,共5画

1.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本义:数目。三加一所得) 同本义。

2.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

3. 古代一车四马称“驷”。

读音(qín), 力部,共13画

1. (形声。右形,左声。本义:劳累,劳苦)。

2. 尽力多做,不断地做。

3. 为某人某事尽力;帮助。

4. 竭,完。

5. 劳倦,辛苦。

6. 次数多,经常。

读音(fēn,fèn), 刀部,共4画

1. (会意。从八,从刀。“八”就是分;从“刀”,是以刀剖物,使之分开的意思。本义:一分为二)。

2. 同本义。分开,分成,分出,与“合”相对。

3. 辨别,区分。

4. 分给,分配。

5. 离开;离别。

6. 分散。

1. 所分之物,整体中的一部分。

2. 分际,合适的界限。

3. 职分;本分。

4. 原则;原理。

5. 资质。

6. 情分。

读音(tǐ,tī,bèn), 亻部,共7画

1. (体,会意。从人,从本。古代“体、軆”是两个字,“体”是“劣”,又指粗笨。身体本字是“軆”,形声。从骨,豊(lǐ)声。今简化为“体”。本义:身体)。

2. 同本义。

3. 手脚、四肢。

4. 形体 ;体态。

5. 牲体。

6. 事物的主要部分。

1. 亲近的,贴心的。

2. 家庭成员个人积蓄的(指财物)。

3. 私下里。

读音(wǔ), 二部,共4画

1.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2. 四加一的和。

3.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五人为伍。

4. 偶;相类。

5. 工尺谱中的音名之一,表示音阶上的一级。

6. 五行。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 古疑问词。

5. 用来调整音节。

6. 大。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意思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六畜不辨七事不明八音不全九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谁说的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哪五谷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勤是什么意思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原文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六畜不识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文言文翻译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四体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