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éngwéiwáng,bàiwéi

成则为王,败则为虏

拼音chéngwéiwángbàiwéi

繁体成則爲王,敗則爲虜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事情等"

近义词成者为王,败者为贼成王败贼成则为王,败则为寇

成则为王,败则为虏的意思

旧指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俘虏。含有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

来源:我成则为王,败则为虏,事已至此,惟求早死而已。

来源:--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五折

引证

《汉书·韩信传》:“成则为王,败则为虏,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战国策·齐策》:“成则为王,败则为虏,此天之亡我,非人之罪也。”

《资治通鉴·汉纪》:“成则为王,败则为虏,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成则为王,败则为寇,自古皆然。”

《史记·项羽本纪》:“成则为王,败则为虏,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成则为王,败则为虏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bài), 贝部,共8画

1.(会意。从贝,从攴。攴(pū),甲骨文象以手持杖,敲击的意思,汉字部首之一。在现代汉字中,“攴”大多写成“攵”,只有极少数字保留着“攴”的写法。从“攴”的字多与打、敲、击等手的动作有关。败,甲骨文左边是“鼎”字(小篆简作“贝”),右边是“攴”,表示以手持棍击鼎。本义:毁坏,搞坏)。

2.同本义。

3.又。

4.损害;损伤。

5.失败;战败。

6.打败。使…战败。

读音(lǔ), 虍部,共8画

1.(形声。从力,从毌(guàn),虍(hū)声。“毌”即“贯”字,是穿钱用的绳索。这里表示用绳索拘捕的意思。本义:俘获)。

2.同本义。

3.亦指虏掠、抄掠。

4.俘虏。

5.奴仆。

6.指敌人;叛逆。

读音(wáng,wàng), 王部,共4画

1.(会意。本作“士”,是能独立任事的人,后加一横,表示在“士”之上,即人间的最高统治者,而帝 是天上的最高统治者。后“帝”、“王”同步降职,帝成了人间的皇帝,而“王”成了对臣子的最高封爵。本义:天子、君主)。

2.殷周时代对帝王的称呼。

3.春秋时,楚、吴、越等诸侯国国君也开始称“王”,战国时各诸侯国国君普遍称“王”。

4.从秦代开始,天子改称“皇帝”,“王”便成了对贵族或功臣的最高封爵,即诸侯王。

5.首领;同类中最突出者。

6.中国古代对祖父母的尊称。

1.统治、领有一国或一地。

2.作皇帝,称王。

3.胜过。

读音(chéng), 戈部,共6画

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2.同本义。

3.变成;成为。

4.形成。

5.事物生长到一定的状态;长成。

6.树立。

读音(zé), 刂部,共6画

1.(会意。金文从鼎,从刀。古代的法律条文曾刻铸在鼎上,以便让人遵守。本义:准则,法则)。

2.同本义。

3.等级(由则的划分等级引申而来)。

4.古指三百平方里以下的采邑 。王莽时以土方五十里为一则,为子男封邑。

5.标准权衡器。

6.划分等级。

读音(wéi,wèi), 丶部,共4画

1.(爲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2.假借为“伪”。做,作,干,搞。

3.制作;创作。

4.治理。

5.变成,成为。

6.是。

1.(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2.帮助;佑助。

3.言说;告诉。

4.因为,由于。

5.替,给。

6.为了。

成则为王,败则为虏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

成则为王,败则为虏拼音

成则为王,败则为虏是什么意思

成则为王败则为虏的意思

成则为王败则为虏打一个生肖

成则为王败则为虏是什么生肖

成则为王败则为虏猜一生肖

成则为王败则为虏猜一肖

成则为王败则为虏打一数字

成则为王败则为虏造句

成则为王,败则为虏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