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躯赴难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捐躯赴难”的字面意思是“捐弃身体,赴往危险的地方”。基本含义是指为了国家、事业或他人的利益而舍弃自己的生命,勇敢地投身于危险之中。这个成语常常用于形容英雄人物的壮烈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品质。
成语来源
“捐躯赴难”源于古代战争和英雄事迹,传说中许多忠臣烈士在国家危难之际,毅然决然地选择为国捐躯,体现了忠诚与勇气。虽然在历史文献中并无确切的出处,但它的精神内涵在古代诗词和历史记载中屡见不鲜,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为了正义和大义而不惜牺牲的人物。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 文学作品:在小说、诗歌中描绘英雄人物的壮烈事迹时,可以使用该成语。
- 日常对话:在谈论某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时,也可以提到。
- 演讲:在纪念英雄或鼓舞士气的场合,使用该成语能增强情感的表达。
示例句子
- 在抗战时期,许多志愿者捐躯赴难,保卫了祖国的安宁。
- 他的事迹激励着无数年轻人,大家都愿意捐躯赴难,为理想而奋斗。
- 面对自然灾害,许多救灾人员不顾自身安危,纷纷捐躯赴难,令人感动。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舍生取义”:指为了正义而舍弃生命。
- “宁死不屈”:宁愿死也不愿屈服。
- 反义成语:
- “苟且偷生”:为了生存而放弃原则。
- “见利忘义”:看到利益就忘记了道义。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捐躯赴难的精神被广泛传颂,尤其在儒家文化中,勇于牺牲以维护正义被视为一种美德。在现代社会,虽然战争越来越少,但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依旧在各种社会、志愿服务中得到体现。
情感与联想
“捐躯赴难”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许多英雄事迹,常常引发我对生命价值和奉献精神的思考。在表达时,它往往带有激昂和敬佩的情感,能够鼓舞人心。
个人应用
我曾在学校组织的志愿者活动中,看到许多同学为了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不惜放弃假期,频繁前往。那时,我就想到了“捐躯赴难”这个成语,感受到他们的无私奉献与社会责任感。
创造性使用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这样写: 在战争的烽火中,李勇无畏地走向前线,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为国捐躯赴难,虽死无憾!”他明白,只有这样才能守护心中热爱的土地。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sacrifice oneself for a cause”与“捐躯赴难”有相似的表达。在不同文化中,虽然措辞不同,但对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是共通的。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捐躯赴难”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这一成语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它不仅是语言学的一部分,更是对生命价值与道德责任的深刻反思。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种精神将激励我去追求更高的理想与价值。
来源: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来源:-- 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引证:
《宋史·岳飞传》:“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此亦捐躯赴难之义也。”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曰:‘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此所谓捐躯赴难之志也。”
《后汉书·班超传》:“超曰:‘丈夫当捐躯赴难,以身许国,何能久事笔砚间乎?’”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捐躯赴难,义也;死而不悔,勇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子犯曰:‘臣闻之,捐躯赴难,视死如归。’”
例句:姓李名恺,率师拒敌,报国尽忠,~。
捐躯赴难成语接龙
捐躯赴难字义分解
难
1.(形声。从隹(zhuī)?声。从隹,与鸟有关。①本义:支翅鸟。②假借为困难)。
2.困难;艰难;不容易。
3.不可;不好。
4.为难,畏难;感到困难。
5.使感到困难。
6.
1.灾难;祸害,人为而产生的祸害。
2.兵难,指反抗或叛乱。
3.怨仇;仇敌。
4.诘问;责难。
5.抵挡;拒斥。
6.论说;争辩。
躯
1.(形声。从身,区声。本义:身体)。
2.同本义。
3.身孕。
4.“躯口”的省称。宋元时代女真族和蒙古族称被俘获并强迫服劳役的汉族人为“躯口”。
5.身体的数目。
赴
1.(形声。从走,卜声。从“走”的字、多与“跑”、“走”有关。本义:奔向,奔赴。多指奔向危险的地方)。
2.同本义。
3.前往;去;到;至,到达。
4.报丧(古人讣告字只作赴者,取急疾之意。)。
5.跳进,举身投入。
6.投身;参与。
捐
1.(形声。从手,肙(yuān)声。本义:舍弃)。
2.同本义。
3.除去;废除。
4.捐献,贡献。
5.花费;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