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忿弃瑕的意思
基本定义
“捐忿弃瑕”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抛弃愤怒,舍弃瑕疵”。它的基本含义是指放下心中的怒气,避免小缺点,从而包容他人,宽容对待事物,强调心胸宽广和大度的态度。
成语来源
“捐忿弃瑕”出自《礼记·中庸》。其中提到,君子应该宽容大度,不应因小事而生气,强调容忍和包容的美德。这个成语体现了古代儒家思想中对内心修养和道德修为的重视。
使用场景
“捐忿弃瑕”可以在多种场景中使用:
- 文学作品:小说、诗歌中描述人物的宽容大度。
- 日常对话:朋友间的劝解,鼓励对方放下小矛盾。
- 演讲:在讲话中提倡团结合作时,强调要捐忿弃瑕,以达到更高的目标。
示例句子
- 在工作中,我们应该学会捐忿弃瑕,专注于团队的共同目标。
- 朋友之间难免会有误会,但只要捐忿弃瑕,就能重修旧好。
- 作为领导者,捐忿弃瑕是非常重要的品质,能够促进团队的和谐。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海纳百川:形容宽容大度,能容纳各种意见和事物。
- 宽容大度:强调宽容与大度的态度。
反义成语:
- 狭隘之心:形容心胸狭窄,缺乏包容性。
- 心怀怨恨:指心中充满怨恨,不能释怀。
同义成语更强调包容的广度,而反义成语则突出狭隘心态的消极影响。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文化中,传统的儒家思想强调和谐与包容,捐忿弃瑕的观念与此密切相关。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多元文化和多样性日益突出的背景下,捐忿弃瑕的理念更显得尤为重要,帮助人们在复杂的社交环境中保持和谐。
情感与联想
该成语让我联想到宽容与和解的美好情感,能激励人们面对冲突时采取更为理智和温和的态度。它也让我意识到,生活中小的争执和分歧毫无必要影响长久的关系。
个人应用
在我个人生活中,有过因小事与朋友争执的经历。回想起来,若能及时捐忿弃瑕,或许能避免那次不必要的争吵,保持友谊的和谐。在处理与同事的分歧时,我也努力运用这个成语的精神,寻求共识,而不是纠缠于细节。
创造性使用
在创作中,我尝试将“捐忿弃瑕”融入到一首小诗中:
在纷争的海洋里,
心怀怒火的船只,
若能捐忿弃瑕,
共乘和谐的风帆,
何愁前方没有曙光?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表达可以是“let bygones be bygones”,意指放下过去的恩怨,与“捐忿弃瑕”有相似的意义。在许多文化中,宽容与和解被视为重要的价值观,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捐忿弃瑕”的学,我深刻理解到宽容与包容的重要性。这不仅有助于个人的成长与人际关系的和谐,也促进了社会的团结。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积极向上的成语,可以帮助我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交流。
来源:孤亦愿自今之日与君王捐忿弃瑕,继平昔之欢。
来源:-- 宋·苏轼《拟侯公说项羽辞》
引证:
《晋书·王导传》:“导上疏曰:‘臣闻王者之兴,必以德服人,不以力征。今若捐忿弃瑕,以和为贵,则天下归心,四海同轨矣。’”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上疏曰:‘臣窃以瑜昔在赤壁,与曹公战,瑜虽胜,然曹公未尝捐忿弃瑕,今若与和亲,恐非长策。’”
《后汉书·袁绍传》:“绍谓谭曰:‘吾欲捐忿弃瑕,以德怀之,何如?’”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故分其地为五: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将伐曹,曹伯之臣僖负羁曰:‘君若捐忿弃瑕,与曹和亲,曹必不敢拒。’”
捐忿弃瑕成语接龙
捐忿弃瑕字义分解
瑕
1.(形声。从玉,叚(xiá)声。本义:玉上的斑点)。
2.同本义。
3.比喻人或事物显露出来的缺陷、缺点或小毛病。
4.裂缝;罅隙。
5.引申为空虚、空子。
6.带红色的玉。
捐
1.(形声。从手,肙(yuān)声。本义:舍弃)。
2.同本义。
3.除去;废除。
4.捐献,贡献。
5.花费;耗用。
忿
1.(形声。从心,分声。从“心”,表示与心情有关。本义:愤怒,怨恨)。
2.同本义。
弃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个头向上的婴孩,三点表示羊水,头向上表示逆产。中间是只簸箕 ,下面是两只手。合起来表示将不吉利的逆产儿倒掉之意。小篆写法大同小异。本义:扔掉;抛弃)。
2.同本义。
3.废,废除。
4.忘记。
5.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