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不传六耳的意思
指极端秘密,不能让第三者知道。
来源:这话可法不传六耳。
来源:-- 《儿女英雄传》第四回
引证:
《宋史·岳飞传》:“法不传六耳,言不传六目,岳飞乃止。”表明岳飞因知晓秘密不可外泄而停止某项军事行动。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四》:“法不传六耳,言不传六目,李林甫乃止。”描述李林甫因知晓秘密不可外泄而停止某项计划。
《后汉书·袁绍传》:“法不传六耳,言不传六目,是以袁绍不敢轻举。”说明袁绍因担心秘密泄露而不敢轻率行动。
《史记·项羽本纪》:“法不传六耳,言不传六目,项羽乃止。”表明项羽因知晓秘密不可外泄而停止行动。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法不传六耳,言不传六目。”意指法律或秘密不可轻易泄露给多人。
例句:佛门有句话,~。大师父总该知道。
法不传六耳成语接龙
法不传六耳字义分解
耳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2. 同本义。
3. 谷物在雨淋后所生的芽。
4. 位置在两旁的如:耳门;耳房。
5. 退后,居次。
6. 表示限制,相当于“而已”、“罢了”。
法
1. (会意。从“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从“廌”(zhì),即解廌,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基本义:刑法;法律;法度)。
2. 同基本义。
3. 又。
4. 法令;规章;制度。
5. 标准;模式。
6. 方法;办法。
六
1. 五加一的和。
2. 《易》卦之阴爻称为六。
3. 六次。
4. 工尺谱记音符号之一,表示音阶上的一级。
5. 古国名 。周封皋陶的后代在六。在今安徽省六安县北。
6. 姓。
1. 古国名 。故城在今安徽省六安县北。
2. 古县名。在今安徽省六安县。
传
1. 传递;传送。
2. 传授。
3. 让位;传代。
4. 留传。
5. 充分或确切地表明;表达。
6. 召,叫来。发出命令叫人来。
1. 驿站所备的车。
2. 驿站;驿舍。
3. 符信。
4. 传记。
5. 又。
6. 注释或阐述经义的文字。
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 古疑问词。
5. 用来调整音节。
6.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