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困马乏的意思
基本定义
“人困马乏”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人疲惫,马也疲乏”。它形容人在某种情况下感到非常疲惫,精疲力竭,通常指长途跋涉或经历了艰辛的旅程,体现了一种无力感。
成语来源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描述了战争或长途行军的艰辛。成语的使用反映了古代战争或迁徙时期人们面临的困境,强调了在困境中人和马的共同疲惫状态。
使用场景
“人困马乏”可以在多种场景中使用,包括:
- 文学作品:描写人物经历艰辛的旅程。
- 日常对话:形容在工作、学*或旅行中感到疲惫。
- 演讲:用来强调在特定情况下人们的辛劳与不易。
示例句子
- 他走了几天几夜,终于到了目的地,真是人困马乏。
- 在这个项目中,大家都是人困马乏,但我们必须坚持下去。
- 经过长途跋涉,队伍中的每个人都感到人困马乏。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体力不支:强调身体的疲惫。
- 精疲力竭:形容精神和体力都非常疲惫。
-
反义成语:
- 轻松愉快:形容做事时心情轻松、没有负担。
- 斗志昂扬:形容精神状态高涨,充满斗志。
文化与社会背景
“人困马乏”在**文化中反映了古代社会的艰辛与奋斗,尤其是在战争、迁徙和生存环境恶劣的背景下。在现代社会中,虽然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但在快节奏的生活与工作压力下,这个成语依然适用,提醒人们关注身心健康,适度休息。
情感与联想
这个成语带给我一种疲惫、无助的情感联想。它让我想到在生活中面对的压力与挑战,提醒我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要忽视自己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个人应用
在一次长途旅行中,我和朋友们徒步攀登一座山,经过数小时的努力,大家都感到人困马乏。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在困难面前相互鼓励的必要性。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描绘旅行艰辛的诗中,可以这样写:
“长路漫漫步履艰,
人困马乏心似焚。
但愿前方有佳景,
休息片刻再出发。”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tired and worn out”,虽然意义相近,但文化背景和使用情境会有所不同。西方文化中,常常强调个人的奋斗与坚持,而中文成语更强调人与环境的关系。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人困马乏”的学,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描述一种状态,更是对我们在艰难时刻的反思。它提醒我在生活和学中保持平衡,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同时也让我在表达中更加生动形象。这个成语在日常交流中具有重要的实用性,尤其是在需要表达疲惫感时。
来源:俺这两口儿三日不曾吃饮食,人困马乏。
来源:-- 元·黄元吉《流星马》第三折
引证:
《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贾政道:‘我今日人困马乏,明日再说罢。’于是众人散去。”
《金瓶梅》第十六回:“西门庆道:‘我今日人困马乏,明日再议。’于是众人散了。”
《西游记》第二十回:“三藏道:‘徒弟啊,天色晚矣,你二人也辛苦了,就在此歇息罢。’行者道:‘师父说得是,我们且歇息一宵,明日早行。’那长老果然人困马乏,就在那林中睡了。”
《水浒传》第十六回:“看看日色当午,那石头上热了,脚疼走不得,众军汉道:‘这般天气热,兀的不晒杀人。’杨志喝着军汉道:‘快走!赶过前面冈子去,却再理会。’正行之间,前面迎着那土冈子,一行十五人奔上冈子来,歇下担仗,那十四人都去松阴树下睡倒了。杨志说道:‘苦也!这里是甚么去处,你们却在这里歇凉!起来快走!’众军汉道:‘我自困倦,如何使得!’”
《三国演义》第五十回:“曹操人困马乏,不能再战。”
例句:马步三军没了气力,~。
人困马乏成语接龙
人困马乏字义分解
马
1.(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2.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3.“码”的古字。古代用 以计算的筹码。近世也用以计数。
4.驾着马。
5.姓。
困
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囗(wéi),象房的四壁;里边是生长的树木。本义:废弃的房屋)。
2.同本义。
3.“梱”的本字。门槛。
4.穷;贫困。
5.困难;苦难。
6.劳倦;疲倦。
人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2.同本义。
3.某人;某种人;某些人。
4.别人,他人。
5.民,百姓。
6.指成年人。
乏
1.古代射礼唱靶者用以避箭的器具,其形略似屏风。
2.无功伏安,电抗性伏安单位。
3.假借为贬。物质财富短缺。
4.荒废;耽误。
5.疲乏;无力。
6.无能的,不中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