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草不生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寸草不生”的字面意思是“寸草都无法生长”,形容环境极为恶劣,寸草不生的地方通常是指荒芜、贫瘠的土地。其基本含义则引申为某地极其荒凉或缺乏生机,常用来形容被破坏得非常严重的自然环境或生态。
成语来源:
“寸草不生”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原文为“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虽然这首诗没有直接提到“寸草不生”,但其意象常用于描绘荒凉的自然景象。此外,成语本身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逐渐演变并被广泛使用。
使用场景:
“寸草不生”可以用于多个语境:
- 文学作品:常用于诗歌或散文中描写荒凉的自然景观。
- 日常对话:形容某个地方人烟稀少或环境恶劣的情形。
- 演讲:用来强调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示例句子:
- 经过多年的开发,这片土地寸草不生,曾经的绿意荡然无存。
- 这场战争使得城市寸草不生,留下的只是废墟与绝望。
- 面对环境污染的严重问题,许多地方已经寸草不生。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荒无人烟:形容没有人居住的地方。
- 光秃秃:形容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
-
反义成语:
- 生机勃勃:形容充满生气和活力的状态。
- 繁花似锦:形容花木繁盛,色彩绚丽的景象。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自然环境的保护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成语“寸草不生”不仅反映了对自然景观的深刻理解,也提醒人们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在现代社会,随着环境问题的加剧,该成语的使用频率增加,成为人们对生态破坏的警示。
情感与联想:
“寸草不生”常带给人一种苍凉、悲伤的情感,联想到自然的脆弱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影响。这种情感反应往往促使人们思考如何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个人应用:
在一次郊游中,我曾看到一片被工业污染严重的土地,寸草不生的景象让我感到心痛,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一经历使我更加关注生态问题,并在日常生活中尽量践行环保理念。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成语: “昔日青葱郞,今朝寸草不生;人心如水流,何以复春风。”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可以用“desolate”或“barren”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虽然它们的语境和情感色彩可能有所不同。例如,“barren land”通常指无法支持植物生长的土地,但不一定带有对生态的深刻反思。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寸草不生”的学,我认识到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这个成语在表达自然环境的脆弱、生态保护的重要性等方面具有深刻的意义。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将继续关注成语的使用,丰富我的表达方式。
来源:那山阳县有用毒药谋死公公犯妇窦娥,他问斩之时,曾发愿道:‘若是果有冤枉,着你楚州三年不雨,寸草不生。’可有这件事来?
来源:--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
引证:
《清史稿·食货志一》:“甘肃地瘠民贫,寸草不生,民多流亡。”
《明史·河渠志一》:“河南地多沙碛,寸草不生,民多饥馑。”
《宋史·食货志上》:“河东地狭人稠,寸草不生,民多流亡。”
《后汉书·西域传》:“其地多沙碛,寸草不生,水咸苦,民多饥馑。”
《汉书·地理志下》:“自武威以西,土地广衍,原隰宽平,而民多贫,寸草不生。”
例句:却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围~。
寸草不生成语接龙
寸草不生字义分解
草
1.(形声。从艸,早声。小篆艸,象两棵草形,是草的本字。今“草”字系假借字,原是“皂”的本字。《说文》:“草,草斗,栎(lì)实也”(栎实:栎树的荚果,即皂角)。借为“草木”之“草”以后,则另造“皂”字来代替。本义:栎实)。
2.草本植物的总称。
3.指用作燃料、饲料的干草。
4.未开垦过的荒地。
5.文书的底稿;初稿。
6.粗糙;粗劣。
生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2.同本义。
3.生育;养育。
4.生存;活。与“死”相对。
5.滋生;产生。
6.救活,使活。
寸
1.(指事。小篆字形,从又,从一。“又”象手形,“一”指下手腕一寸之处。“寸”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寸”的字往往与“手”有关。本义:中医切脉,称距离手腕一寸长的部位为“寸口”,简称“寸”)。
2.长度单位, 1/10尺为一寸,古代计量长度单位的标准不同,寸的具体数值也有差异。
3.引申为极短。
4.协助。
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