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ánbèishéyǎo,sānniáncǎosuǒ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

拼音 nián bèi shé yǎo sān nián cǎo suǒ

繁体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

用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事"

近义词 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 一夜被蛇咬,十日怕麻绳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的意思

比喻遭过一次挫折以后就变得胆小怕事。同“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来源:文若虚道:‘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说到货物,我就没胆气了。只是守了这些银钱回去罢。’

来源:--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一

引证

《儒林外史》第十四回:“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说到银子,他就慌了。”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说到铜钱,他就没命了。”

《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说到米粮,他就硬了口。”

《醒世恒言》卷二十:“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说到货物,我就没胆气了。”

《警世通言》卷二十五:“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bèi,pī), 衤部,共10画

1. (形声。从衣,皮声。本义:睡眠时用以覆体的夹被;被子)。

2. 同本义。

3. 表面。

4. 被覆;遮盖。

5. 蒙受,遭受。

6. 及;到达。

1. (后作“披”)。

2. 搭衣于肩背。

3. 穿着。

4. 打开。

读音(shé,yí), 虫部,共11画

1. (形声。从虫,它声。本写作“它”。甲骨文字形,是象形字。本义:一种爬行动物)。

2. 同本义。

3. 象征国君、君子等。

1. ——见“委蛇”(wēiyí)。

读音(cǎo), 艹部,共9画

1. (形声。从艸,早声。小篆艸,象两棵草形,是草的本字。今“草”字系假借字,原是“皂”的本字。《说文》:“草,草斗,栎(lì)实也”(栎实:栎树的荚果,即皂角)。借为“草木”之“草”以后,则另造“皂”字来代替。本义:栎实)。

2. 草本植物的总称。

3. 指用作燃料、饲料的干草。

4. 未开垦过的荒地。

5. 文书的底稿;初稿。

6. 粗糙;粗劣。

读音(suǒ), 糸部,共10画

1. (会意。意为用绳子把木头束起。于省吾认为是绳索。本义:大绳子)。

2. 同本义 。后泛指各种绳索。

3. 法度。

4. 中国古地名 。故地在今河南荥阳县。秦末刘邦与项羽战于京、索之间的索,即此地。

5. 索县 。中国汉代建立的县,在今湖南省常德市东。属武陵郡,顺帝时更名汉寿。今为湖南汉寿县。

6. 搜索。

读音(pà), 忄部,共8画

1. (形声。从心,白声。怕就是怖,“怕”是中古的新字。本义:畏惧)同本义。

2. 如其,倘。

读音(nián), 干部,共6画

1. (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禾”,下面是“人”,禾谷成熟,人在负禾。小篆字形,从禾,千声。本义:年成,五谷成熟)。

2. 同本义。

3. 又指一年的收成。

4. 又。

5. 时间单位。地球环绕太阳公转一次所需的约365又1/4太阳日的周期。

6. 年节。

读音(yǎo), 口部,共9画

1. (形声。从口,交声。《说文》本从“齿”。本义:用牙齿把东西夹住或切断弄碎)。

2. 同本义。

读音(sān), 一部,共3画

1.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2. 同本义。

3. 表示多数或多次。

4. 指三颗星。

5. 姓。

读音(yī), 一部,共1画

1.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2. 同本义。

3. 序数的第一位。

4. 若干份中的一份或整数以外的零头。

5. 表示动作一次或短暂。

6. 全;满。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是什么意思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是什么生肖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

一年被蛇咬十年怕草绳的意思

一年被蛇咬十年怕

一年被蛇咬后面一句是什么

一年被蛇咬十年反应什么现象

一年被蛇咬十朝怕井绳下一句是

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一年被蛇咬前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