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切辞严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义切辞严”字面意思是“义理深切,辞句严谨”。它形容说话或写作时,所表达的观点和道理非常深刻,言辞却又十分严谨且有力。通常用来赞美某人的言论具有较高的思想深度和逻辑严密性。
成语来源
“义切辞严”出自《后汉书·王允传》。王允在处理政治事务时,常常以义为重,言辞严谨,反映了他对政治道德的重视。这个成语强调了在言语中追求深刻的思想与严谨的表达。
使用场景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可能用“义切辞严”来表扬某个角色的辩论能力或写作风格。在日常对话中,可能用于评价朋友的见解或论述。在演讲中,演讲者可能会提到某位学者的观点,称其“义切辞严”,以增强论据的分量。
示例句子
- 他在会议上的发言,义切辞严,让所有人都深受启发。
- 这篇论文的论证过程义切辞严,值得所有学者学*。
- 老师在讲解时,言辞义切辞严,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复杂的概念。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言之凿凿:形容说话有根据,可靠。
- 深入浅出:形容把深奥的道理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
反义成语:
- 空洞无物:形容内容空泛,没有实质。
- 信口开河:形容随便说话,不负责任。
文化与社会背景
“义切辞严”在**传统文化中,强调道德与责任感,体现了对言论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这种要求依然适用,尤其在公共讨论和学术研究中,严谨的表达方式是被广泛认可的。
情感与联想
“义切辞严”常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关键时刻能够以理服人的人。他们的智慧和表达能力,往往能让人感到信服和敬佩,这种情感反应使我在表达自己观点时,也更加注重逻辑和严谨性。
个人应用
在一次班级辩论中,我尝试用“义切辞严”来评价一位同学的发言。他的观点虽然有争议,但他以非常严谨的逻辑和扎实的数据支撑,使得他的论点更具说服力。这让我意识到,在表达观点时,严谨性是不可或缺的。
创造性使用
在某个夜晚,我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夜深人静思义切,辞严如剑刺云烟。 言尽心中千重义,语间流露万般缘。”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rofound and articulate”,强调思想的深刻和表达的清晰。在其他语言中,也存在对表达严谨和深刻的赞美词汇,显示出不同文化对言语品质的共同重视。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义切辞严”的学,我深刻认识到在沟通和表达中,思想的深刻性和语言的严谨性是相辅相成的。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思考和讨论中更加注重逻辑和严谨,为我未来的学和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来源:其文之古,惟今上足以同之;其治之盛,亦惟今上足以继之。义切辞严,固已见于中兴之诏。
来源:-- 明·李开先《十朝诏令序》
引证:
《旧唐书·魏征传》:“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进谏,虽逢王赫斯怒,神色不徙。”
《汉书·王莽传》:“莽性躁扰,不能无为,每有所兴造,必欲依古得经文。国师刘歆子棻私候莽,莽诛之,并及其四子,悉徙远方。”
《清史稿·康有为传》:“有为以布衣上书,极陈时危,请及时变法,以图自强。其言激切,上为之动容。”
《明史·海瑞传》:“瑞生平为学,以刚为主,因自号刚峰,天下称刚峰先生。尝言:‘欲天下治安,必行井田,不得已而限田,又不得已而均税,尚可存古人遗意。’故自为县令时,即立志清丈,至是以钦差大臣奉命清丈江浙田赋,力摧豪强,抚恤贫弱,贫民以为便。”
《宋史·赵普传》:“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义切辞严成语接龙
义切辞严字义分解
辞
1.(会意。本义:诉讼,打官司)。
2.同本义。
3.口供。
4.言辞;文辞。
5.又。
6.特指政令之词。
切
1.台阶。
2.(形声。从刀,七声。本义: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干部分)。
1.摩擦;接触。
2.一定要。
3.靠近;贴近。
4.急切;急迫。
5.深;深切。
6.恳切;率直。
义
1.(“仪”的古字)。
2.仪容;状貌。
1.(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2.同本义。
3.情谊。
4.意义;意思。
5.名义上的。
6.善;美。
严
1.同本义。
2.严厉;严肃。
3.紧密。
4.猛烈,严酷。
5.威严、威信。
6.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