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丘壑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一丘壑”的字面意思是“一个山丘和一个沟壑”,引申义指的是相对低微或相似的事物,通常用来形容事物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或者表达一种平庸和无足轻重的状态。
成语来源:
“一丘壑”源自《庄子·齐物论》,其中提到“同丘壑”,意指在某种程度上,事物之间并没有显著的差异。庄子通过这个比喻来表达相对主义的思想,强调事物的相似性和人们的主观认知。
使用场景:
“一丘壑”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 文学作品:用于描写人物之间的相似性或对比。
- 日常对话:当朋友在比较两件事物时,可以用来指出其实两者并没有太大区别。
- 演讲:用作论证某些观点时,强调不同选择之间的差异其实不大。
示例句子:
- 两个品牌的手机虽然外观不同,但其实功能都差不多,真是“一丘壑”。
- 他和他的兄弟性格相似,真是一丘壑。
- 在这个行业中,很多产品毫无特色,都是“一丘壑”。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同舟共济——指在某种情况下,大家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强调相似性。
- 反义成语:千差万别——强调事物之间的显著差异,表达相对主义的反面。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文化中,强调相似性往往与和谐、团结相关。在现代社会,尤其在强调个性和差异化的背景下,“一丘壑”可以用来提醒人们关注事物的本质,而非表面的差异。
情感与联想: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许多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外在的差异而忽略了内在的相似性。这种反思让我在与人交往时更加包容与理解。
个人应用:
在一次团队讨论中,我发现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大家的思路其实是相似的,但因为表达方式不同,导致了误解。于是我引用了“一丘壑”,强调大家的意见虽然不同,但实质上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小诗中,我尝试融入“一丘壑”的意象:
山丘虽高壑亦深,
同舟共济在此生。
人心相似难辨别,
一丘壑中皆平衡。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wo peas in a pod”,意指两件事物非常相似。尽管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相似的内涵,强调事物之间的共通性。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一丘壑”的学,我认识到它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提醒我在生活中关注事物的本质而非表象。这种理解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使我在与他人交流时更加深思熟虑。
来源:端委庙堂,使百官准则,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
来源:-- 《汉书·叙传上》:“渔钓于一壑,则万物不奸其志;栖迟于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
引证:
《清史稿·文苑传一·王士祯》:“士祯以诗名,独主神韵;而世贞兄弟以才情相高,不屑也。然世贞晚岁,颇自悔其少作,尝曰:‘余于诗,少无所不窥,老而无所不遗。然于一丘一壑,未尝不三致意焉。’”
《新唐书·文艺传下·李贺》:“李贺字长吉,系出郑王后。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及暮归,足成之,率为常。以父名晋肃,不肯举进士。愈为作《讳辩》,然卒不就试。贺亦早世,故其诗歌世传者鲜焉。其于一丘一壑,未尝不三致意焉。”
《南史·王筠传》:“筠历位内外,详练故事,每朝廷有疑议,辄为先达者推引,咸谓为得人。虽未识一丘一壑,而志气高远。”
《宋史·李格非传》:“文叔在太学,尝与之言文章,深推服其议论,每曰:‘李君文虽不多见,要是大槩知其趣向。所守不迁,政使未识一丘一壑,亦可贵也。’”
《世说新语·言语》:“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或问:‘山川之美,何如?’顾曰:‘一丘一壑,自谓过之。’”
例句:~。老子风流占却。茅檐上、松月桂云,脉脉石泉逗山脚。
一丘壑成语接龙
一丘壑字义分解
壑
1.(会意。本义:深谷,深沟)。
2.同本义。
3.小河沟;护城河。
4.土坑。
丘
1.(会意兼指事。甲骨文字形,象地面上并立两个小土峰。本义:自然形成的小土山)。
2.同本义。
3.泛指山。
4.坟墓。
5.废墟。
6.地域。
一
1.(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2.同本义。
3.序数的第一位。
4.若干份中的一份或整数以外的零头。
5.表示动作一次或短暂。
6.全;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