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ǎngérshèng

无往而不胜

拼音 wǎng ér shèng

繁体 無往而不勝

无往而不胜的意思

往:到。无论到哪儿都能取得胜利。形容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取得胜利。

引证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无往而不胜,然终不能复汉祚。”

《后汉书·光武帝纪》:“光武无往而不胜,遂定天下。”

《汉书·王莽传》:“莽无往而不胜,遂篡汉室。”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无往而不胜,然卒亡其国。”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无往而不胜,是以诸侯畏之。”

无往而不胜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shèng), 月部,共9画

1. (形声。从力,朕(zhèn)声。本义:胜任,禁得起)。

2. 同本义。

3. 战胜,打败。

4. 胜过;超过。

5. 一说通“称”。相当;相称。

6. 克制;制服。

读音(ér), 而部,共6画

1. (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 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 表示并列关系。

4. 表示递进关系。

5. 表示承接关系。

6. 表示转折关系。

1.

2. 才能。

3. 能够。

读音(wú), 一部,共4画

1. “南无”(nāmó):佛教用语,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

1.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 同本义。

3. 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4. 没有,跟“有”相对。

5. 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6. 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读音(wǎng), 彳部,共8画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止,从土。意为从这个地方走向目的地。本义:去,到…去)。

2. 同本义。

3. 彼此间来往。

4. 亡去。

5. 给予,送。

6. 归向。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 古疑问词。

5. 用来调整音节。

6. 大。

无往而不胜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

无往而不胜的意思

无往而不胜,笃行以致远的意思

无往而不胜的下一句

无往而不胜的童话

无往而不胜的童话 明晓溪

自然无为而无不为,顺其自然则无往而不胜

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便能无往而不胜

无往而不胜,笃行以致远

无往而不胜出处

无往而不胜是成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