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愤填膺的意思
基本定义
“悲愤填膺”是一个汉语成语,其中“悲”表示悲伤,“愤”表示愤怒,“填膺”则意为充满胸膛。字面意思是心中充满悲伤和愤怒,形容人因受到严重的打击或不公正的对待而感到极度的悲痛与愤慨。这个成语常常用来描绘一种强烈的情感状态,尤其是在面对不公或苦难时的反应。
成语来源
“悲愤填膺”出自《左传》,原文为“义不容辞,悲愤填膺”。成语的背景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人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非常强烈,面对不公正的事情,常常会产生强烈的悲愤情绪。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人对正义和道德的重视。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 文学作品:用来刻画人物内心的激烈情感,例如在小说中描述主人公因亲友遭遇不幸而感到悲愤。
- 日常对话:当人们讨论社会不公或不义之事时,可以用这个成语表达自己的强烈反应。
- 演讲:在公共演讲中,尤其是涉及社会正义、历史**或人权问题时,使用此成语可以增强情感的表达。
示例句子
- 听到这个消息,他悲愤填膺,无法自已。
- 在面对那些不公正的法律时,许多人都表现出悲愤填膺的情绪。
- 这部电影通过主人公的悲愤填膺,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怒发冲冠”:形容非常愤怒,头发都竖起来了。
- “愤愤不平”:形容对不公正的事感到非常愤怒。
-
反义成语:
- “心平气和”:形容心情平静,没有愤怒或悲伤。
- “无动于衷”:形容对事情毫无反应,冷漠无情。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悲愤常常与忠义、正义感相联系,强调对不公的强烈反应。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问题的多样化,“悲愤填膺”这一成语仍然有其适用性,尤其在讨论社会问题、历史或政治现象时,能够引起共鸣。
情感与联想
“悲愤填膺”一词常常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能够引发强烈的共鸣。它让我联想到那些为正义奋斗的人们,尤其是在历史的重大时刻,面对不公而勇敢发声的人。这个成语不仅表达了愤怒和悲伤,也激励人们关注社会公义。
个人应用
在生活中,我曾经历过一次关于朋友遭遇不公的**。当时,我感到非常愤怒和悲伤,因此我用“悲愤填膺”来形容我的感受。这让我意识到,表达情感的力量是重要的,它不仅帮助我宣泄情绪,也让周围的人理解了事情的严重性。
创造性使用
在我创作的一首诗中,我尝试将“悲愤填膺”融入其中:
悲愤填膺夜未央,
月照孤影心如焚。
正义何时方得见,
愿将怒火化作灯。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于“悲愤填膺”的表达有“filled with rage and sorrow”。不过,英语中并没有一个与其完全对应的成语,通常需要用多个词汇来表达这种复杂的情感。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悲愤填膺”的学,我深刻认识到这个成语在表达强烈情感时的独特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日常交流中更加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未来的学和交流中,我将继续探索和运用这样的成语,以增强我的语言能力和表达效果。
来源:草头朝露,贵贱都虚度。悲愤填膺莫诉,壮怀孤负。
来源:-- 清·伤时子《苍鹰击》第六折
引证:
《晋书·王敦传》:“敦闻之,悲愤填膺,乃起兵讨司马越。”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操闻之,悲愤填膺,乃引兵而西。”
《后汉书·袁绍传》:“绍闻之,悲愤填膺,乃起兵讨董卓。”
《汉书·王莽传》:“莽既死,天下大乱,百姓悲愤填膺。”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悲愤填膺,乃引兵而东。”
例句:曹植听了这个题目,不禁~。
悲愤填膺成语接龙
悲愤填膺字义分解
膺
1.(形声。从肉。本义:胸腔,胸)。
2.同本义。
3.乳上骨。
4.胸傍,胸部两侧的肌肉隆起处。
5.心间;胸臆。
6.担当,接受重任。
愤
1.(形声。从心,贲(bēn)声。从“心”,表示与心情等有关。本义:郁结于心;憋闷)。
2.同本义。
3.充盈,旺盛。
4.愤怒;怨恨。同“忿”。
5.发,奋。
悲
1.(形声。从心,非声。本义:哀伤;痛心)。
2.同本义。
3.悲哀。
4.悲壮;悲凉。
5.悲愤。
6.眷念;怅望。
填
1.(形声。从土,真声。本义:充塞)。
2.同本义。
3.填写,写入 。
4.补充 。
5.涂饰,涂抹 。
6.跌落 。
1.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