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ànlìng

发宪布令

拼音xiànlìng

繁体發憲布令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指挥"

近义词发号施令

发宪布令的意思

基本定义

“发宪布令”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发布法律和命令”。它的基本含义是指正式发布法律、规章或命令,用以规范行为和管理社会,强调其权威和正式性。

成语来源

“发宪布令”源自古代国家治理的法律体系。宪法和法律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依据,而“发令”则代表着政府或权威机构的正式通知。该成语反映了古代和现代社会中法律的重要性和权威性,通常与治理、管理、法律实施等相关。

使用场景

  1. 文学作品:在古代文学中,描述一个国家的法治文化时,常提到“发宪布令”以强调法律的重要性。
  2. 日常对话:在讨论社会秩序时,可以用“发宪布令”来强调法律的实施,如:“政府每次发宪布令后,社会治安明显改善。”
  3. 演讲:在政治演讲中,提及“发宪布令”可以表现出对法律的尊重和对社会治理的决心。

示例句子

  1. 政府近期发宪布令,规定了新的环保标准。
  2. 在国家危机时,发宪布令是恢复社会秩序的必要措施。
  3. 法律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及时的发宪布令。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颁布法令”:同样指正式发布法律或政策,强调法律的权威性。
    • “发布命令”:侧重命令的发布,但不一定限于法律。
  • 反义成语

    • “无所不包”:强调法律的不完善或不适用。
    • “放任自流”:指不加管束,和法律的发布相对立。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法律被视为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发宪布令”不仅适用于古代的法律发布,也适用于现代社会中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它的使用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法治国家的建设中。

情感与联想

“发宪布令”给人一种权威和正式的感觉,联想到法律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它也可能引发对法律执行力的思考,可能让人感到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我常常会在讨论社会问题时提到“发宪布令”。例如,在一次关于环保的讨论中,我提到政府需要发宪布令来加强对企业污染行为的监管,以保护生态。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融入“发宪布令”:

法治如山高耸立,
发宪布令声声急。
众生共守清明路,
不负此生与天契。

跨文化比较

在西方文化中,与“发宪布令”相对应的概念是“legislation”或“law enforcement”。这些词汇强调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但可能没有中文中“发宪布令”那种正式和权威的感觉。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发宪布令”的学,我深刻认识到法律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在语言表达中具有丰富的内涵,还在社会实践中起着重要作用,提醒我们尊重法律、维护社会秩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和表达能力。

来源:试用家君发宪布令其家。

来源:-- 《墨子·尚同下》

引证

《资治通鉴·汉纪》:“发宪布令,以正风俗。”

《后汉书·光武帝纪》:“发宪布令,以劝农桑。”

《汉书·刑法志》:“发宪布令,以禁奸邪。”

《史记·秦始皇本纪》:“发宪布令,天下大定。”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发宪布令,以教百姓。”

发宪布令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bù), 巾部,共5画

1.(形声。从巾,父声。本义:麻布)。

2.同本义(古时无棉布)。

3.棉、麻、苎、葛等织物的通称。

4.古代钱币。

5.铺开。

6.引申为散开,分布。

读音(xiàn), 宀部,共9画

1.(会意。从心,从目,害省声。心、目并用。本义:敏捷)。

2.同本义。

3.喜乐的样子。

4.法令。

5.宪司的省称 。宋代官名,即诸路提点刑狱公事,相当于后世的按察司之职。

6.方法。

读音(fā,fà), 又部,共5画

1.(形声。本义: 放箭)。

2.同本义。

3.出发;上路。

4.打开;开启。

5.征发;征调。

6.发生;发出。

1.头发,人头上的毛 ?。

2.草木。

3.古代旐末形如燕尾的垂旒;旗帜的通称。

1.崩坏;停止。

读音(líng,lǐng,lìng), 人部,共5画

1.听从

2.名词

3.假设语气词。

1.纸的数量单位, 原张的纸 500 张为一令。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集聚的“集”;下面是“人”,象跪在那里听命。从集从人,表示集聚众人,发布命令。本义:发布命令)。

2.同本义(上对下有所指示)。

3.又。

4.命名。

5.使,让。

6.又。

发宪布令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

发宪布令啥意思

发宪布令以教诲

发宪布令是成语吗

发宪布令以教诲,明赏罚以劝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