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剑瞋目的意思
基本定义
“案剑瞋目”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为“在桌上放剑,怒目而视”。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形容人在愤怒或威胁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凶狠态度,通常用于形容一种严厉的警告或对抗的姿态。
成语来源
“案剑瞋目”出自《东周列国志》,这是明代作家冯梦龙的小说,描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成语中的“案剑”指的是将剑放在案桌上,象征着一种随时准备出手的状态,而“瞋目”则是指怒目而视,表现出一种愤怒和不屈的神情。这一成语的使用反映了古代武士和统治者在面对敌人或挑战时的果断与愤怒。
使用场景
“案剑瞋目”可以用于多种语境中,例如:
- 文学作品:在描写古代战争或权力斗争的场景中,可以用来形容角色的愤怒和决心。
- 日常对话:在讨论某人处于愤怒状态时,可以形象地表达他们的情绪。
- 演讲:在激励或警示听众时,使用该成语可以增强演讲的力度。
示例句子
- 在面对敌军的挑战时,他不禁“案剑瞋目”,誓言要保卫自己的家园。
- 看到同事的背叛,他的心中充满了愤怒,脸上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案剑瞋目”的神情。
- 领导在会议上“案剑瞋目”,严厉提醒大家要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怒目相向”:形容愤怒地对视。
- “气冲斗牛”:形容愤怒到极点,气势非常强。
-
反义成语:
- “温文尔雅”:形容人温和文雅,态度和善。
- “和颜悦色”:指态度温和,脸色愉快。
同义成语通常描绘愤怒的状态,而反义成语则强调温和的态度。
文化与社会背景
“案剑瞋目”在古代社会中,象征着勇气和决心,尤其是在武士文化和权力斗争中更为突出。在现代社会,虽然直接的武力冲突减少,但该成语仍然可以用来形容在决策或面对挑战时所表现出的坚定态度和强烈情绪。
情感与联想
这个成语带给人一种强烈的冲击感和紧迫感,能够唤起对勇敢和决断的联想。它不仅仅是愤怒的表达,也是一种对不公和挑战的强烈反抗。
个人应用
在我生活中,有一次在团队合作中遇到分歧时,我感到非常愤怒。虽然我没有做到“案剑瞋目”,但我用坚定的态度表达了我的观点,最终促使团队达成了一致。
创造性使用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这样描述:“当敌军逼近,勇士站在高处,手握宝剑,目光如炬,似乎在说:‘若敢侵犯,我必‘案剑瞋目’,誓死捍卫家乡’。”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可以用“to glare fiercely”来表达类似的意思,但并没有直接对应“案剑瞋目”的文化背景。不同文化中对愤怒和勇气的表达各有千秋,体现了各自的社会价值观。
反思与总结
“案剑瞋目”不仅是一个表达愤怒的成语,也通过其历史和文化背景,展现了勇气、决心和对抗的精神。在语言学习中,理解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更深入地体会语言的魅力和丰富性。
来源:案剑瞋目,声如乳虎。
来源:-- 《庄子·盗跖》:“案剑瞋目,声如乳虎。”《庄子·盗跖》
引证:
《资治通鉴·汉纪》:“操案剑瞋目,厉声斥责。”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案剑瞋目,慷慨陈词。”
《后汉书·袁绍传》:“绍案剑瞋目,誓不两立。”
《汉书·王莽传》:“莽案剑瞋目,声如雷霆。”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案剑瞋目,怒气冲天。”
案剑瞋目成语接龙
案剑瞋目字义分解
瞋
1.(形声。从目,真声。本义:睁大眼睛)。
2.同本义。
3.怒;生气。
目
1.(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眼睛)。
2.同本义。
3.目光;眼力。
4.孔眼。
5.首领;头目。
6.名目,数目;行列。
案
1.(形声。从木,安声。本义:木制的盛食物的矮脚托盘)。
2.同本义。
3.无靠背的坐具。
4.长方形的桌子。
5.案件。
6.官府处理公事的文书、成例。
剑
1.(形声。从刀,佥(qiān)声。本义:古代兵器。长刃两面,中间有脊,短柄)。
2.同本义。
3.以剑杀人。
4.挟在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