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恭必敬的意思
基本定义
“必恭必敬”是一个四字成语,字面意思是“必定要恭敬、尊重”。它指对人或事物表现出高度的尊重和恭敬,通常用于形容对长辈、上级或重要场合的态度。这个成语强调了敬重的重要性,是一种礼仪和道德的体现。
成语来源
“必恭必敬”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但其构成的词汇在传统文化中具有深厚的根基。“恭”和“敬”都是儒家文化中强调的道德品质,尤其在对待师长、朋友和社会关系时,恭敬是必不可少的。这一成语的使用反映了传统文化对礼仪和道德的重视。
使用场景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
- 文学作品:例如,古典小说中描写人物之间的关系时,常用“必恭必敬”来强调人物的礼节。
- 日常对话:在家庭聚会或职场中,谈论对长辈或上司的态度时,可以用到这个成语。
- 演讲:在正式场合,表达对某个人物或**的尊重时,使用“必恭必敬”可以增强演讲的礼仪感。
示例句子
- 在这个重要的会议上,我们必须对每位发言者必恭必敬。
- 对待老师,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必恭必敬的态度。
- 在传统的家庭聚会上,孩子们对长辈们必恭必敬,体现了良好的家教。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恭恭敬敬”:同样强调尊重和礼仪的态度。
- “以礼相待”:表示用礼貌和尊重对待他人。
-
反义成语:
- “不屑一顾”: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缺乏尊重。
- “轻视”:表示对他人或事物缺乏足够的重视。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尊重和礼貌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原则。成语“必恭必敬”反映了这种文化背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在现代社会,尽管人们的交往方式有所变化,但对长辈和上司的敬重依然被视为一种美德。
情感与联想
“必恭必敬”让我联想到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他人的关爱。在现代生活中,这种态度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氛围,也提醒我在与他人交往时应保持谦逊和礼貌。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我常常会在家庭聚会中使用“必恭必敬”来提醒自己和家人对长辈的尊重。比如,在家族聚餐时,我会特意为祖父母倒水,表现出对他们的恭敬。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描写亲情的诗中,或许可以这样使用:“在灯下细语,必恭必敬,愿岁月静好,与你共度春秋。”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showing great respect”或“with utmost respect”,这些表达同样强调了对他人的尊重。在其他文化中,如日本的“敬语”文化,也体现了对长辈和上级的恭敬。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必恭必敬”的学,我深刻感受到尊重在沟通中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他人的一种礼貌,更是对自我的一种要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保持这种态度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融入不同的文化。
来源: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来源:-- 《诗经·小雅·小弁》
引证:
《宋史·岳飞传》:“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玠益敬服。”
《后汉书·张衡传》:“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汉书·王莽传上》:“莽色厉而言方,欲有所为,微见风采,党与承其指意而显奏之,莽稽首涕泣,固推让焉,上以惑太后,下用示信于众庶。”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适郑,与门人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王使宰孔赐齐侯胙,曰:‘天子有事于文武,使孔赐伯舅胙。’齐侯将下拜。孔曰:‘且有后命。天子使孔曰:“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对曰:‘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恐陨越于下,以遗天子羞。敢不下拜?’下,拜,登,受。”
故事:西周周幽王十分昏庸暴虐,十分宠爱褒国进献的美女褒姒,想尽千方百计并不惜一切代价地让褒姒一笑,对外得罪各路诸侯,废除原太子宜臼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尽管如此,宜臼写《小弁》诗抒发对父母必恭必敬的心情
例句:如父亲冥寿之用度,妹甚不赞成,但须一桌菜祭之,~,即尽人子之孺慕。
必恭必敬成语接龙
必恭必敬字义分解
敬
1.(会意。从攴(pū),以手执杖或执鞭,表示敲打,从苟(jí),有紧急、急迫之义。本义:恭敬;端肃。恭在外表,敬存内心)。
2.同本义。
3.慎重地对待,不怠慢不苟且;敬谨。
4.尊重,尊敬。
5.自愿转让毋需抵偿的东西,捐赠或赠的礼品。
6.姓。
恭
1.(形声。从心,共声。本义:恭敬,谦逊有礼)。
2.同本义。
3.奉行。
4.拱手致礼。
必
1.(会意。从八,从弋。弋亦兼表字音。“八”表示“分”,“弋”即“杙”,小木桩,合起来指用木杆做标记。本义:区分的标准)。
2.标杆;标准。
3.必须,一定要。
4.必然,必定。
5.必须。
6.倘偌;假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