驷不及舌的意思
基本定义:
“驷不及舌”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四匹马拉的车赶不上舌头”,引申为言语的速度远远超过马车的速度,形容说话迅速,指事情的发展或决定的速度比想象中要快,常用于强调言语或承诺无法跟上行动的速度。
成语来源:
该成语出自《战国策·赵策》,原文是“驷马不及舌”。这个成语的形成可能与古代交通工具的速度有关,马车在当时是主要的交通方式,而舌头表达的速度则更为迅速,尤其是在口头承诺和讨论中,往往言之尚早,行动却未必跟得上。
使用场景:
“驷不及舌”可用于多种场合:
- 文学作品:在小说或散文中,可以用于描写人物快速做出承诺但未能及时履行的情形。
- 日常对话:在朋友之间讨论计划时,可以用来提醒对方,想法要落实,需要付诸行动。
- 演讲:在公共演讲中,可以用作警示,强调言行要一致,避免口头承诺与实际行动脱节。
示例句子:
- 他总是说得很快,但往往做不到,真是“驷不及舌”。
- 在会议上,经理频频承诺新项目的推进,但大家都知道,光说不练是“驷不及舌”。
- 你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得行动起来,别让“驷不及舌”成为常态。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口惠而实不至”:形容口头上说得很好,但实际上没有行动。
- “言行不一”:指说的和做的不一致。
-
反义成语:
- “言行一致”:指说的和做的一致,强调行动跟上言语。
- “言之成理”:指说的内容有道理并且能够付诸实践。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重视言行一致是基本的道德要求。成语“驷不及舌”反映了这一文化观念,强调承诺与实际行动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尤其在商业和人际交往中,诚信和兑现承诺更是受到广泛重视,因此这一成语仍具重要现实意义。
情感与联想:
“驷不及舌”让我联想到那些经常口头承诺却不付诸行动的人,这种现象令人感到失望和无奈。它提醒我在表达时要更加谨慎,承诺的每一句话都应有相应的行动跟进。
个人应用:
在我个人的学*和工作中,曾有几次因为未能及时落实口头承诺而导致他人失望。我从中体会到,任何承诺都应有实际行动的支持,才能真正赢得信任和尊重。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小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口说百般美意在,
行动却如浮云飞。
驷不及舌终成空,
言行合一方为真。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可以用“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来表达相似的意思,强调行动比言语更有说服力。这种观念在不同文化中普遍存在,体现了人们对诚信和责任的重视。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驷不及舌”的深入学*,我意识到语言的力量与责任,理解了在表达思想、做出承诺时,必须考虑到后续的行动和结果。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更加关注言行一致的重要性。
来源: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来源:-- 《论语·颜渊》
例句:酒自外入,机繇内泄。悔从醒生,~。
驷不及舌成语接龙
驷不及舌字义分解
驷
1.(形声。从马,四声。本义: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或驾四马之车)。
2.同本义。
3.马。
4.古星名 。亦作“天驷”、“天龙”。
舌
1.(会意。从干,从口。本义:舌头)。
2.同本义。
3.代指言语。
4.指装在铃铎内的锤。亦指管乐器的簧。
及
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人,从手。表示后面的人赶上來用手抓住前面的人。本义:追赶上,抓住)。
2.同本义。
3.至,达到。
4.待,等到。
5.遭受。
6.比得上,能与…相比。
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