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ùnqiǎnshí

目论浅识

拼音lùnqiǎnshí

繁体目論淺識

目论浅识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目论浅识”由四个字组成:“目”指眼睛、看;“论”指讨论、评议;“浅”指表面、不深;“识”指见识、认识。字面意思是用眼睛所看到的进行评议,其基本含义是形容一个人的见识浅*,或对事物的理解和分析不够深入。

成语来源

“目论浅识”出自《论语》,虽然在《论语》中并没有这一表述,但可以推测其意境与孔子提倡的深思熟虑、广博的学识有关。成语的形成反映了古代文化对知识、见识的重视,强调了深入探讨和思考的重要性。

使用场景

该成语适用于多种场合:

  • 文学作品:在古代诗文中,常用来批评那些只凭表面现象就下结论的人。
  • 日常对话:在朋友间讨论时,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观点肤浅。
  • 演讲:在演讲中指出某些观点的局限性,提醒听众要深入思考。

示例句子

  1. 他的评论只是目论浅识,并没有考虑到事情的复杂性。
  2. 不要因小失大,避免目论浅识的错误。
  3. 在科学研究中,若只停留在目论浅识的层面,将无法取得突破。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浅尝辄止”:指对事物只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了解。
    • “目光短浅”:形容见识狭窄,眼光不远。
  • 反义成语

    • “博闻强记”:形容知识广博,记忆力强。
    • “深思熟虑”:指对事情进行深思熟虑,全面分析。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知识与见识被视为个人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目论浅识”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批评,也反映了社会对深度思考的期待。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依然适用,尤其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表面现象往往容易误导人们的判断。

情感与联想

“目论浅识”可能给人以一种警醒的感觉,提醒大家在面对复杂事物时,不能仅仅依赖表面信息。它也引发对自我提升的思考,激励人们不断拓宽视野、增进见识。

个人应用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同事或朋友只关注表面现象而忽视了更深层次的分析。这让我意识到,作为一个学者,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深入研究每一个问题,避免陷入“目论浅识”的误区。

创造性使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月下独行思难解,目论浅识岂能知。
求知路上无止境,深耕细作方得始。

这首小诗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目论浅识”态度的反思。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superficial understanding”,也指对事物的理解肤浅。这表明不同文化对深度思考的重视是一致的,反映出全球对知识深度的共同期待。

反思与总结

“目论浅识”不仅是对见识的评判,更是一种激励我们追求更高知识境界的提醒。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并运用这一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沟通。

目论浅识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shí,zhì), 讠部,共7画

1.(形声。从言。戠(zhí)声。善于言谈,表示有知识,故从言。本义:知道;懂得)。

2.同本义。

3.认识。

4.赏识。

5.感觉;识别;辨别。

6.见识;知识。

1.旗帜

2.古代钟鼎上凸出的文字。

3.标记。

4.加上标记

5.记住。

读音(lùn,lún), 讠部,共6画

1.《论语》的简称 。内容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1.(形声。从言,仑(lún)声。本义:评论,研究。引申为“议论”)。

2.议论, 分析和说明事理。

3.思;思考。

4.衡量;评定。

5.评论;辩析。

6.又。

读音(mù), 目部,共5画

1.(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眼睛)。

2.同本义。

3.目光;眼力。

4.孔眼。

5.首领;头目。

6.名目,数目;行列。

读音(qiǎn,jiān), 氵部,共8画

1.实行,实现。

2.(形声。从水,戔(jiān)声。本义:水不深)。

3.从表面到底或外面到里面距离小的。与“深”相对。

4.从上到下或从外到内距离小(跟“深”相反)。

5.浅显,明白易懂。

6.肤浅,浅薄。

1.流水声

目论浅识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

目论浅识的意思

目论浅识出处

目论者也

目识的意思

目的论视角是什么意思

目的论视角下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