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戈以待的意思
基本定义
“枕戈以待”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把戈(古代的一种武器)当作枕头来休息,形象地表达了随时准备应对敌人或紧急情况的状态。基本含义是指时刻保持警惕,准备迎接可能的挑战或危险。
成语来源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原文为“枕戈而待”。历史上,古代战争频繁,士兵们常常在战斗中保持警觉,以便随时应对敌人的突袭。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人对战争环境的认识与适应,强调了在不安定环境中应保持警惕和准备。
使用场景
“枕戈以待”通常用于描述人们在面临不确定性或潜在威胁时的谨慎态度。它可以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如诗歌或小说,也可以用于日常对话中,表达对某种情况的高度警惕。在演讲中,尤其是在谈论安全、战略或危机管理时,也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强调准备的重要性。
示例句子
- 在这场持续动荡的局势下,政府必须枕戈以待,确保国家的安全。
- 他做事总是小心翼翼,仿佛随时需要枕戈以待。
- 面对即将到来的考试,学生们都枕戈以待,努力复*。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
- “居安思危”:在安定的时候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
反义成语:
- “高枕无忧”:形容安然无忧,毫无顾虑的状态。
- “掉以轻心”:指对危险或困难不够重视,轻视了可能发生的问题。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古代文化中,战争和安全是人们关注的重中之重。因此,“枕戈以待”不仅反映了军事文化的影响,也显示了人们在面对不安定社会环境时的生存智慧。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适用,尤其是在商业、政治或公共安全领域,强调预防和准备的重要性。
情感与联想
“枕戈以待”带给我一种紧迫感和警觉性,提醒人们在安逸的生活中不要放松警惕。这种情感反应让我思考到生活中的各种不确定性,促使我在面对问题时保持清醒和谨慎。
个人应用
在工作中,我曾经历过一次突发的项目危机。当时团队都很忙,很多人开始放松警惕,但我始终保持警觉,提前制定了应急预案,最终成功应对了危机。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枕戈以待”的重要性。
创造性使用
在一个黑暗的森林中,探险者们枕戈以待,耳边传来阵阵低语,似乎有什么东西在悄然靠近。夜色渐深,寒风刺骨,他们心中既紧张又期待,等待着未知的探险。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stay alert”或“be on guard”可以作为“枕戈以待”的对应表达,但缺乏那种直接与古代武器相关联的形象。这显示了不同文化中对警惕和准备的不同表达方式。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枕戈以待”的学,我深刻理解到在生活和工作中,时刻保持警惕和准备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潜在威胁的应对策略,也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积极态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种成语的使用可以增强我的表达力度,使语言更加生动和有力。
来源:臣虽驽钝,亦当枕戈以待。
来源:-- 明·张煌言《上行在陈南北机宜疏》
引证:
《宋史·岳飞传》:“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子云尝习注坡,马踬,怒而鞭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卤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善以少击众。欲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尝问用兵之术,曰:‘仁、信、智、勇、严,阙一不可。’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耗敝极矣。’荆湖平,募民营田,又为屯田,岁省漕运之半。帝手书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事赐之。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子云尝习注坡,马踬,怒而鞭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卤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善以少击众。欲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尝问用兵之术,曰:‘仁、信、智、勇、严,阙一不可。’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耗敝极矣。’荆湖平,募民营田,又为屯田,岁省漕运之半。帝手书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事赐之。”
《晋书·刘琨传》:“琨少负志气,有纵横之才,善交胜己,而颇浮夸。与范阳祖逖为友,闻逖被用,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其意气相期如此。在晋阳,常为胡骑所围数重,城中窘迫无计,琨乃乘月登楼清啸,贼闻之,皆凄然长叹。中夜奏胡笳,贼又流涕歔欷,有怀土之切。向晓复吹之,贼并弃围而走。”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上疏曰:‘臣窃以瑜昔在赤壁,与曹公战,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瑜与程普又进南郡,与仁相对,各隔大江。兵未交锋,仁即遣牛金轻骑饵之,瑜策马驱驰,直突其陈,仁退走,追斩仁骑将尹卢。获其旌旗。曹仁遂弃城走,权以瑜为南郡太守。’”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馀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馀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馀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馀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故分其地为五: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始,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后下,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乃封项伯为射阳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皆项氏,赐姓刘氏。”
《左传·宣公十五年》:“枕戈待旦,以待天命。”
例句:[仁皇]与李文贞光地谈《易》,每至子夜,诸待从多~。
枕戈以待成语接龙
枕戈以待字义分解
枕
1.(形声。从木。本义:枕头)。
2.同本义。
3.枕骨。
4.枕着。
5.靠近,临。
戈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种长柄兵器形。本义:一种兵器)。
2.中国古代的主要兵器。
3.泛指兵器。
4.战争;战乱。
待
1.(形声。从彳(chì),寺声。本义:等待,等候)。
2.同本义。
3.以某种态度或行为加之于人或事物,对待。
4.招待。
5.需要。
6.将,要(古典戏曲小说和现代某些方言的用法)。
1.[口语]暂时停留,逗留,迟延
2.[口语]无目的地消磨时间或在某处逗留
以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2.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3.使,令。
4.凭借;仗恃。
5.认为,以为。
6.做,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