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戈待旦的意思

基本定义

“枕戈待旦”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枕着刀枪,等待天亮”。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战士们随时准备应战,具有高度警惕性和紧迫感,常用来比喻人们在危急关头或不确定的情况下,保持警觉,随时准备应对挑战。

成语来源

“枕戈待旦”出自《史记·平原君赵奢列传》,讲述了战国时期的平原君赵奢在面对敌人袭击时,亲自带领士兵夜间警惕,准备迎战。这里的“枕戈”表示将刀枪放在枕边,显示出随时准备作战的状态,而“待旦”则是指耐心等待天亮,以便进行战斗。这一成语反映了古代战争时期的紧张氛围及士兵的忠诚与勇敢。

使用场景

“枕戈待旦”可以用于多种场合:

  • 文学作品:在古典诗词中,常用来描绘战士的坚韧和不屈精神。
  • 日常对话:在现代社会中,可以形容人们在面对压力或挑战时的戒备状态。
  • 演讲:在一些激励演讲中,可以用来鼓励听众保持警觉,迎接未来的挑战。

示例句子

  1.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中,我们必须“枕戈待旦”,随时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2. 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公司管理层决定“枕戈待旦”,以确保能够迅速作出反应。
  3. 战士们在寒冷的夜晚“枕戈待旦”,期待着黎明的到来。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未雨绸缪”:指事先做好准备,以应对将来的困难。
    • “警钟长鸣”:时刻保持警惕,防止潜在的危险。
  • 反义成语

    • “不以为然”:对某事不以为意,缺乏警觉。
    • “安居乐业”:生活安定,工作顺利,没有危机感。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古代,战争频繁,士兵们常常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因此“枕戈待旦”体现出了一种传统的勇敢和忠诚。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仍然适用,尤其在商业、政治和个人生活中,提醒人们随时保持警觉,做好准备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情感与联想

“枕戈待旦”给我一种紧迫的感觉,仿佛身处战场,四周潜伏着未知的危险。这种情感可以激励我在生活和工作中保持警惕,不放松对目标的追求。

个人应用

在我大学时期,有一次我参加了一个重要的演讲比赛,虽然准备充分,但我仍然感到紧张。那时,我对自己说要“枕戈待旦”,保持冷静,随时准备应对可能的问题,最终顺利完成了演讲。

创造性使用

在一个诗歌中,我将“枕戈待旦”融入其中:

夜深人静星河皎,枕戈待旦心未消。
月明点滴思如水,勇往直前不回头。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on guard”或“vigilant”,虽然它们并不完全等同于“枕戈待旦”,但都传达了保持警惕和准备应对的含义。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枕戈待旦”的学*,我认识到在生活中保持警觉和准备的重要性。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提醒我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时刻保持警惕,迎接未来的挑战。

来源: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

来源:-- 《晋书·刘琨传》

引证

《宋史·岳飞传》:“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子云尝习注坡,马踬,怒而鞭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卤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善以少击众。欲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尝问用兵之术,飞曰:‘仁、信、智、勇、严,阙一不可。’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耗敝极矣。’荆湖平,募民营田,又为屯田,岁省漕运之半。帝手书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事赐之。飞跋其后,独指操为奸贼而鄙之,尤桧所恶也。张所死,飞感旧恩,鞠其子宗本,奏以官。好贤礼士,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如书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然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

《晋书·刘琨传》:“琨少负志气,有纵横之才,善交胜己,而颇浮夸。与范阳祖逖为友,闻逖被用,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上疏曰:‘臣窃以瑜之才,足以当一面,而今乃使与诸将同列,是犹以骐骥与驽骀并驾,以瑜为不足,而以诸将为足也。臣闻枕戈待旦,志在必得,今瑜虽无尺寸之功,然自谓可以当一面,愿陛下察之。’”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馀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馀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馀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馀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故分其地为五: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始,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后下,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乃封项伯为射阳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皆项氏,赐姓刘氏。”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枕戈待旦,志在必得。”

故事晋朝时期,年轻有为的刘琨胸怀大志,想为国家出力,他的好友祖逖被选拔为官。他发誓要像祖逖那样为国分忧。后来他被选拔为官,从司隶一直做到尚书郎,领导晋阳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用计巧退胡兵,实现了从前枕戈待旦时的远大理想

例句我先前只知道武将大抵通文,当“~”的时候,就会做骈体电报,这回才明白虽是文官,也有深谙韬略的了。

枕戈待旦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zhěn), 木部,共8画

1.(形声。从木。本义:枕头)。

2.同本义。

3.枕骨。

4.枕着。

5.靠近,临。

读音(dàn), 日部,共5画

1.(指事。甲骨文字形,象太阳从地面刚刚升起的样子。本义:天亮,破晓,夜刚尽日初出时)。

2.同本义。

3.早晨。

4.天,日;某日。

5.旦角,传统戏剧中的女演员或女性角色类型。女主角称正旦,又有副旦、贴旦、外旦、小旦、大旦、老旦、花旦、色旦、搽旦等。

读音(gē), 戈部,共4画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种长柄兵器形。本义:一种兵器)。

2.中国古代的主要兵器。

3.泛指兵器。

4.战争;战乱。

读音(dài,dāi), 彳部,共9画

1.(形声。从彳(chì),寺声。本义:等待,等候)。

2.同本义。

3.以某种态度或行为加之于人或事物,对待。

4.招待。

5.需要。

6.将,要(古典戏曲小说和现代某些方言的用法)。

1.[口语]暂时停留,逗留,迟延

2.[口语]无目的地消磨时间或在某处逗留

枕戈待旦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

枕戈待旦什么意思

枕戈待旦、秣马厉兵什么意思

枕戈待旦的拼音

枕戈待旦的意思解释

枕戈待旦厉兵秣马

枕戈待旦,秣马厉兵读音

枕戈待旦的故事

枕戈待旦是成语吗

枕戈待旦的下一句

枕戈待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