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之若浼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避之若浼”字面意思是“像躲避水淹一样”,引申义为极力回避某种事物,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的强烈厌恶和拒绝。这里的“浼”指的是水淹,形容事物的危险和不可接触性。
成语来源:
“避之若浼”出自《礼记·曲礼下》。原文为“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之所仰,君子之所避,若浼。”这句话意在强调君子与小人交往的不同,君子对于危险的事物自然会避而远之。
使用场景:
在日常对话中,常用于形容对某些人或事物的强烈反感。例如,某人对虚假的承诺感到厌恶,便可以说:“我对这种谎言避之若浼。”在文学作品中,也可以用来描绘角色的心理状态,表达他们对某种情况的极度回避。
示例句子:
- 对于那些不诚实的商人,我一向是避之若浼,绝不与之合作。
- 她对那部电影的评论避之若浼,显然是非常不喜欢。
- 在选择朋友时,他总是避之若浼那些喜欢说谎的人。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避之唯恐不及:表示非常害怕与某事物接触,倾向于尽量避免。
- 如影随形:尽管有些不同,但也可以表示对某种事物的紧迫感和强烈的回避。
-
反义成语:
- 亲如一家:表示非常亲近,没有避开的意图。
- 乐在其中:表示喜欢某种事物,愿意接触与参与。
文化与社会背景:
“避之若浼”在古代社会中,尤其是儒家文化中,强调了君子应当与邪恶事物保持距离的道德观念。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依然适用,尤其在强调个人选择与价值观的背景下,人们会更加注重保护自己的心理与情感健康。
情感与联想:
“避之若浼”给人的一种强烈的警觉感,提醒我们在面对危险或不良影响时,应当保持警惕和回避。这种情感反应使我在选择交友和合作时更加谨慎,也促使我思考什么是值得接触的事物。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曾遇到一位总是夸大其词的朋友,起初我对他并不在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意识到他的言论并不可信。于是,我最终选择了避之若浼,断绝了与他的联系。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融入这个成语:
水波涟漪映月光,
浼影浮沉似梦长。
避之若浼心难宁,
独行孤影随风荡。
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在复杂人际关系中,面对不安定因素时的心理挣扎和选择。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 steer clear of”或“to avoid like the plague”,这些表达同样传达了强烈的回避情感。在不同文化中,回避不良事物的智慧和行为是普遍存在的,但表达方式和背景可能有所不同。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避之若浼”的学习,我认识到这个成语在表达个人选择和情感避让方面的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让我在思考人际关系和生活选择时,更加注重内心的真实感受,帮助我在复杂的社会中保持清晰的自我定位。
来源:与乡人立,见其冠不正,望望然,惭愧之貌也,去之恐其污己也。
来源:-- 《孟子·公孙丑上》:“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也。”赵岐注
例句:他一口拒绝,~。
避之若浼成语接龙
避之若浼字义分解
避
1.(形声。从辵(chuò),辟声。本义:躲开,回避)。
2.同本义。
3.离去。
4.逊让 如:避让(谦让;辞让);避贤(让贤);避荣(辞让荣华);避路(让路)。
5.隐藏。
若
1.(bōrě):智慧(佛经用语)。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本义:顺从)。
2.同本义。
3.如同;像。
4.择菜。
5.引申为选择。
6.同,相当。
浼
1.沾污;玷污。
2.买;换取。
之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