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的意思
举:推荐。举荐身边的人,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举荐外面的人,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形容办事公正无私。
来源: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仁者之于善也,无择也,无恶也,唯善之所在。
来源:-- 战国·鲁·尸佼《尸子》上卷
引证:
《宋史·范仲淹传》:“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
《晋书·王导传》:“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
《后汉书·杨震传》:“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内举不失其亲,外举不失其怨。”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成语接龙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字义分解
避
1. (形声。从辵(chuò),辟声。本义:躲开,回避)。
2. 同本义。
3. 离去。
4. 逊让 如:避让(谦让;辞让);避贤(让贤);避荣(辞让荣华);避路(让路)。
5. 隐藏。
怨
1. (形声。从心,夗(yuàn)声。本义:怨恨;仇恨)。
2. 同本义。
3. 责怪;埋怨。
4. 又。
5. 讥讽。
6. 哀怨。
外
1.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2.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3. 外表;仪表。
4. 表面。
5. 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6. 外地;异乡。
内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冂入。冂(jiōng)表示蒙盖,入表示进入之物,合而表示事物被蒙盖在里面。本义:入,自外面进入里面)。
2. 同本义。
3. 交入;接纳
1. 里面。与“外”相对。
2. 指某一群体或某一物体的中间。常指国内或朝廷内。
3. 室,内室,房室。
4. 皇宫;帝王所居之处。
5. 又。
6. 妇女;女色。
亲
1. (形声。从见,亲(shēn)声。“见”与“至”义相通。本义:亲爱)。
2. 同本义。
3. 亲密。与“疏”相对。
4. 准,准确。
5. 更新。
6. 艰苦。
举
1. (形声。小篆字形,从手,舉(yǔ)声。本义:双手托物)。
2. 同本义。
3. 拿起;提起。
4. 飞,飞起;飘动。
5. 升起;耸起。
6. 仰起;抬起。
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 古疑问词。
5. 用来调整音节。
6.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