érchū,bìngérshí

易衣而出,并日而食

拼音 ér chū bìng ér shí

繁体 易衣而出,並日而食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易衣而出,并日而食的意思

易:更换;并日:两天并成一天。只有一件衣服比较体面,谁外出就换上;一天的饭食分作两天吃。比喻非常穷困。

来源: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筚门圭窬蓬户瓮牖;易衣而出,并日而食,上答之不敢以疑,上不答不敢以谄,其仕有如此者。

来源:-- 《礼记·儒行》

例句事觉,策免,章自杀。家无余财,诸子~。

易衣而出,并日而食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shí,sì,yì), 飠部,共9画

1. (会意。从饣皂,饣声。本义:饭,饭食)。

2. 同本义。

3. 粮食。

4. 食物的通称。

5. 食禄,俸禄。

6. 食墨亦简作“食”。龟卜的术语。古代龟卜兆与墨画重合叫“食墨”,为吉兆。

1. 拿东西给人吃

2. 饲养 ;喂养;供养。

3. 宴请。

1. ——用于人名的字。如汉代的郦食其、审食其。

读音(yī), 衣部,共6画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领口,两旁象袖筒,底下象两襟左右相覆,为上衣形。“衣”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衣”的字与衣服有关。本义:上衣)。

2. 同本义。

3. 服装的通称。合上衣下裳而言。

1. 穿衣。

2. 遮盖;包扎。

3. 依靠

读音(ér), 而部,共6画

1. (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 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 表示并列关系。

4. 表示递进关系。

5. 表示承接关系。

6. 表示转折关系。

1.

2. 才能。

3. 能够。

读音(yì), 日部,共8画

1. (象形。本义:蜥易)。

2. 换,交换。

3. 改变,更改。

4. 替代。

5. 蔓延;传播。

6. 治,整治。

读音(rì), 日部,共4画

1.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2. 同本义。

3. 白天,白昼。

4. 时节;为特殊目的而定的日子。

5. 一昼夜。

6. 时间,光阴。

读音(bìng,bīng), 干部,共6画

1. 古地名。并州。

2. 相传禹治洪水,分天下为九州。并州为九州之一,其地在今河北保定、正定和山西大同、太原一带。沿用为太原的别称。

3. 汉置并州,其地在今内蒙古、山西(大部)、河北(一部)。东汉时并入冀州。三国魏复置。其地在今山西汾水中游。

1. (会意。《说文》:“从二立。”金文字形,为二人并立之形。本义:并行,并列)。

2. 同本义。

3. 合并(由一部分与另一部分结合一起)。

4. 兼并;并吞。

5. 具备。

6. 排除。

读音(chū), 凵部,共5画

1.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2. 同本义。

3. 引申为出入的“出”。出去,出来,与“入”相对。

4. 出现;显露。

5. 生产;产生。

6. 高出;超出。

易衣而出,并日而食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

易衣而出,并日而食出自何处

易衣而出什么意思

易服而与之谈

易()而()

诸子至易衣而出的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