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烛夜游的意思
基本定义
“秉烛夜游”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手持蜡烛在夜间游玩”。它通常用来形容夜间的活动,尤其是指文人雅士在夜晚灯下吟诗作对、游玩赏景的情景。引申义则是指在黑暗中寻找乐趣,或在困境中寻找希望与乐趣。
成语来源
“秉烛夜游”最早出现在《史记·李斯列传》中,描述的是李斯在夜间手持蜡烛游玩并吟诵的场景。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文人对夜晚独特的情感,体现了他们在幽静环境中追求文化与艺术的精神。
使用场景
在文学作品中,“秉烛夜游”常常用来描绘文人的雅致生活或夜晚的浪漫情景。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形容与朋友或爱人在夜晚一起享受生活的场景。例如,在朋友聚会时,一位朋友可能会说:“我们今晚可以‘秉烛夜游’,一起去河边散步。”
示例句子
- 他们在月光下秉烛夜游,吟唱着古诗,仿佛回到了古代的雅士生活。
- 虽然是深夜,但我们依然秉烛夜游,享受着宁静的时光。
-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朋友们聚在一起,秉烛夜游,共同庆祝。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月下独酌”:强调在夜晚饮酒的情景,表现出一种孤独或雅致的气氛。
- “灯下赏花”:形容在灯下欣赏花的美景,类似于夜间活动的雅致。
-
反义成语:
- “白昼公行”:表示在明亮的白天活动,强调光明与开放。
- “夜深人静”:指夜晚的安静,和“秉烛夜游”的热闹形成对比。
文化与社会背景
“秉烛夜游”反映了**古代文人对夜晚的重视,夜晚象征着思考、创造和享受人生的时光。在现代社会,这种成语依然适用,尤其在文艺活动、夜间聚会或浪漫约会中,能够引发人们对夜晚活动的美好联想。
情感与联想
“秉烛夜游”给人一种温馨、浪漫和雅致的感觉,联想起文人墨客的生活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种情感反应促使我在表达中更倾向于使用与夜晚、浪漫相关的词汇,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氛围。
个人应用
在我高中时期的一次班级活动中,我们选择了在夜晚的校园里进行一次“秉烛夜游”,手持蜡烛,吟诵诗词,聊天叙旧。这次经历不仅增进了同学间的感情,也让我更加理解了这个成语的深刻内涵。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小诗中,我尝试融入“秉烛夜游”:
月明点滴窗前影,
秉烛夜游共赏星。
轻声细语伴风吟,
此刻良宵不愿醒。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展示出成语的灵活性和表现力。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可以用“stroll under the moonlight”来表达类似的意境,尽管它不完全具备“秉烛夜游”所含的文化与历史背景,但同样传递了夜间活动的浪漫和愉悦。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秉烛夜游”的学,我理解了它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表达,代表了古代文人对夜晚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种成语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起到了丰富情感和增添意境的重要作用。
来源: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来源:-- 《古诗十九首》
引证:
《全宋词·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全唐诗·王维·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文选·谢灵运·登池上楼》:“秉烛夜游,乐未央。”
《陶渊明集·饮酒》:“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古诗十九首·其九》:“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例句:唐·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古人~,良有以也。”
秉烛夜游成语接龙
秉烛夜游字义分解
秉
1.(会意。从又,从禾,表示以手持禾。“又”篆体象一只手。本义:禾把,禾束)。
2.同本义。
3.权力,权柄。
4.手拿着,手持(是一只手从旁边拿着小物)。
5.引申为主持,掌握。
6.保持;坚持。
烛
1.(形声。从火,蜀声。本义:古代照明用的火炬)。
2.同本义。
3.蜡烛(始于唐代)。
4.照;照亮。
5.洞察。
6.姓。
游
1.(形声)。
2.同本义。
3.江河的一段。
4.鸟媒,猎人驯养用以招引野鸟的家鸟。
5.古水名 。淮河下游分支。由今江苏省涟水县、灌南县至连云港市入黄海。
6.人或动物在水里浮行或潜泳。
夜
1.(形声。金文字形。从月,亦声。本义:从天黑到天亮的时间)。
2.同本义。
3.黄昏,天黑。
4.凌晨,天快要亮的时候。
5.晦暝,幽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