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雾之盛,顷刻而讫的意思
盛:大;顷刻:一会儿;讫:完结。云雾再大,一会儿就消失干净。比喻某种势力不会长久。
来源:云雾之盛,顷刻而讫;暴雨之盛,不过终日。
来源:-- 汉·魏朗《魏子》
引证:
《文选·扬雄·甘泉赋》:“云雾之盛,顷刻而讫,日月之辉,旦复旦兮。”
《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云雾之盛,顷刻而讫,日月之辉,旦复旦兮。”
《文选·班固·西都赋》:“云雾之盛,顷刻而讫,日月之辉,旦复旦兮。”
《文选·张衡·西京赋》:“云雾之盛,顷刻而讫,日月之辉,旦复旦兮。”
《文选·左思·吴都赋》:“云雾之盛,顷刻而讫,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云雾之盛,顷刻而讫成语接龙
云雾之盛,顷刻而讫字义分解
顷
1. (会意。从匕(bì),从页(xié)。匕有排列比较义,也有不正之义。页,头。合起来表示头偏。本义:头不正)。
2. 同本义。
3. 倾斜;偏侧。
1. 田地面积的单位,等于一百亩。
2. 少顷,短时间。
3. 偏侧。
雾
1. 接近地面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后飘浮在空气中的小水点。与云的区别只是雾较贴近地面;有时区别于霭的是不太透明。
2. 比喻轻细的
3. 比喻浓密的
4. 比喻头发的堆卷盘旋,有如雾气的舒腾
讫
1. (形声。从言,乞声。从“言”,表示本与言语有关。本义:绝止;完毕)。
2. 同本义。
3. 到,至。
4. 尽;都。
5. 毕竟;终究。
6.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已经完成。相当于“了”。
而
1. (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 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 表示并列关系。
4. 表示递进关系。
5. 表示承接关系。
6. 表示转折关系。
1.
2. 才能。
3. 能够。
盛
1. 放在祭器里的谷物。
2. 器皿,如杯、碗之类。
3. 春秋时国名 。即郕。故址在今山东省宁阳县东北。
4. 整饬;端正。
1. (形声。从皿,成声。(chéng)本义:盛在祭器中的黍稷)。
2. 旺盛;兴盛。
3. 茂盛。
4. 丰盛。
5. 盛大;隆重。
6. 众,多;极充足。
刻
1. (形声。从刀,亥声。本义:雕刻,在木头上雕刻)。
2. 同本义。
3. 又。
4. 泛指在各种材料上的雕刻。
5. 绘画;修饰。
6. 限定。
云
1. (象形。《说文》:古文字形。象云回转形。“雲”为会意字,从雨,从云。本义:云彩。这个意义后作“雲”)。
2. 同本义。
3. 大气中的水蒸气,凝聚而成小水滴或水粒,或与雨共存时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做云。
4. 比喻轻柔舒卷如云之物。
5. 借指高空。
6. 云南省的简称。
之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 又。